拜登民主戰略趨成形 學者籲台加強角色(圖)


台灣學者指,以民主同盟的意識形態劃界的「拜登主義」似正在成形,且台灣怎樣進一步扮演促進「和平解決海峽爭議」的角色與功能,為美中戰略競逐下思考之道。圖為拜登總統資料照。(圖片來源:Mario Tama/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7月27日訊】美國拜登總統上任超過半年了,今天台灣學者指,以民主同盟的意識形態劃界的「拜登主義」似正在成形,且台灣在持續加強以理念當基礎的美台關係之餘,怎樣進一步扮演促進「和平解決海峽爭議」的角色與功能,為台灣面臨美中戰略競逐下思考之道。

據《自由時報》報導,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與外交部外交學院和台灣歐盟中心合作,一起舉辦「拜登時代的國際關係:新佈局與新挑戰」座談會,邀集學者專家,以「美國新政府的國際戰略與外交佈局」和「區域情勢的挑戰與回應」兩主題進行研討。

針對美國拜登政府外交布局,政大外交學系教授盧業中對此分析,拜登外交政策已有疫苗外交、重建盟友信心、強化基礎建設、重組產業鏈結等4大重點浮現。在具體的操作上,拜登政府更重視協調溝通,先跟盟友會談、鋪陳議題並提供再保證,傳達「美國回來了!」的訊息。然後再與主要對手國對談,「對中、對俄均有循此邏輯的相應安排」。

盧業中還指,以強化民主意識形態劃界似乎成為拜登主義的重點,美國必須強化自身及盟友的民主制度、領導民主同盟因應跨國挑戰、以及證明民主制度確實優於其它政治體制。

此外,盧業中認為拜登也仍將面臨下列挑戰:首先,同時作為全球霸權和民主國家身分,美國外交政策的趨向仍受到國內政治與民意所限制。其次,經濟、疫情、社會議題等衝擊,大幅縮短民意願給拜登政府的蜜月期。第三,美國甫從阿富汗撤軍,若阿富汗情勢持續不穩、大國的政治重新洗牌、甚至全球恐怖攻擊高升,衍生的不滿都將由拜登概括承受。

另外,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翁明賢則表示,美國政府依據「暫行國家安全戰略指導」提出三個回來:「美國回來、外交回來、聯盟回來」,以北京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通過採取「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為戰略基本原則,在雙邊和多邊機制下圍堵北京。如國務卿布林肯正訪問印度、國防部長奧斯汀也訪問新加坡、越南及菲律賓,顯示除了傳統跨大西洋盟國關係,美國也爭取非傳統親近國家支持。

翁明賢進一步提到,美國通過建構自由與開放的印太區域理念,除了一方面形塑「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外,同時也強調「鼓勵和平解決海峽爭議」。上述理念出現在美國對外的雙邊和多邊機制的正式議程上,已形成國際共識。

最後翁明賢認為,台灣在持續強化以相近理念為基礎的台美關係之餘,如何進一步扮演促進「和平解決海峽爭議」角色與功能,將是台灣面臨美中戰略競逐下戰略思考之道。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