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作者轉世:上帝再次使我們復活(下)(組圖)


安妮日記作者轉世:上帝將再次使我們復活-下(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在她日記中的最後一段話寫到:上帝再次使我們復活。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於1945年在卑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去世。在不到十年後的1954年,巴布羅.卡倫(Barbro Karlen)在瑞典一個基督徒家庭出生。巴布羅有著與安妮有非常相似的天賦、喜好、性格特點、甚至長相,更重要的是她有對前世安妮.弗蘭克的超強記憶,從三歲貫穿她的整個人一生。

巴布羅在她不到三歲時,巴布羅告訴她的父母,她的名字不是巴布羅,而是「安妮.弗蘭克」。十歲時,在旅遊荷蘭時,帶她的父母回訪了安妮的故居,終於得到母親的認可和支持。從那以後,巴布羅更加快樂,因為她可以與母親談論她作為安妮.弗蘭克的前世。

巴布羅和安妮弗蘭克具有同樣天賦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童年時期的神童。她不是因為她死得最慘而成為大屠殺最著名的受害者,相反,她成為最著名的受害者,因為她十幾歲的時候寫了一本日記,可讀性強,涉及普遍主題,例如人性、善惡等,這使《安妮日記》成為世界第二大暢銷書,也是世界各地兒童必讀書。僅次於聖經。

像安妮.弗蘭克一樣,巴布羅.卡倫也是一個童年時代的寫作天才。巴布羅說,學習寫作是一個很棒的天賜禮物。作為一個孩子,她無法和每個人談論她過去的生活記憶,但一旦學會了寫作,她就可以在她的寫字板上講話。

當她十一歲時,一位家庭朋友讀了她的一些作品,並意識到這是值得出版的。十二歲時,巴布羅出版了第一本散文《地球上的人》成為瑞典歷史上最暢銷的散文詩集。巴布羅成為兒童名人,在電視節目中與部長和神學家辯論神學。在她十幾歲的時候,她共出版了九本書。這些書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就像《安妮日記》一樣。

前世回憶逐漸退去 轉世納粹兵出現

青春期之後,巴布羅的前世記憶開始褪色,這使巴布羅鬆了一口氣,因為現在她終於可以過正常的生活了。之後,她在瑞典警察局開始了職業生涯,巴布羅認為自己對安妮.弗蘭克的回憶永遠不會公開。直到她四十多歲,才開始重現生命的記憶。

巴布羅開始與另一名似乎迫害她的警察有負面互動。正是這些互動引發了她對安妮.弗蘭克的記憶重新燃起,特別是她回憶起集中營的場景。巴布羅意識到這名警官是卑爾根-貝爾森集中的轉世納粹護衛。

雖然這些過去的生活記憶很痛苦,但他們的出現、給了巴布羅繼續完成她寫作的動力和勇氣。巴布羅說,她想表明雖然這些「黨衛軍」守衛、這些狼,在安妮弗蘭克的一生中參與了對她的迫害,但她不會允許他們在當代再次傷害她。她想到與其他人分享靈魂轉世等方面的話題,堅持以這種方式為他人提供心靈安慰。


安妮和巴布羅具相同面部特徵(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與前世親友的會面

巴布羅遇見了她過去的表哥、安妮弗蘭克基金會主席巴迪埃利亞斯(Buddy Elias)。在巴布羅做出書準備時,安妮.弗蘭克基金會主席巴迪.埃裡亞斯、以及當時安妮.弗蘭克的最後一位親戚聽說巴布羅聲稱自己是安妮.弗蘭克的轉世。巴迪通過巴布羅的出版商邀請巴布羅到他家吃晚飯,他要求巴布羅的出版商不要透露他與安妮家或安妮基金會的關係。

巴迪建議出版商告訴巴布羅,他們的晚餐主持人是她小時候寫書的粉絲。儘管他不相信轉世,巴迪想見一個自稱是安妮轉世的人。他們在年輕時就一起玩耍。

巴布羅描述了她與巴迪1995的第一次會面,巴布羅說,當他們第一次見面時,她和巴迪陷入了懷抱並一起哭了。巴布羅說,她立刻意識到巴迪是她在弗蘭克一生中認識並愛過的人。在第一次會議時,他們講了兩個小時,這之後,他們一直是非常好的朋友,直到巴布2015年去世。

巴布羅與安妮的面貌特徵

巴布羅搬到加州,醫學博士Walter Semkiw觀察到安妮和巴布羅具有相同的面部特徵。「當我在2000年首次接到電話時,有人告訴我一個女人聲稱是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的轉世,當時我非常懷疑。當我遇到她並聽她的故事時,我開始相信她是真實的,並且我真正地遇到了安妮.弗蘭克的轉世。」「在遇見她時,我意識到巴布羅具有與安妮相同的面部特徵。」

除了面部特徵外,巴布羅和安妮之間還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些包括:靈性和對自然的熱愛;自然文學技巧的相似;類似的寫作主題。安妮弗蘭克作為作家有天賦。同樣,巴布羅是童年時代的文學天才。她的第一本書《地球上的人》是她12歲時出版的,並成為瑞典歷史上最暢銷的詩集。在年齡12到17之間,巴布羅撰寫了九本書,包括《當風暴來臨》、《開花王國的時刻》等。

有趣的是,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一直希望成為一名出版作家。安妮在日記中寫道,她的「最大的願望」是成為一名新聞記者,「後來成為一位著名作家」。在弗蘭克(Frank)和卡倫(Karlen)的著作中也發現了類似的主題。儘管有人可能會說這些相似之處是模仿,但巴布羅.卡倫堅持認為她沒有研究過安妮.弗蘭克的作品。

關於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安妮.弗蘭克對善與惡問題進行了廣泛的反思。安妮的遺產是基於她在慘淡的環境中保持希望,她最著名的名言肯定了人的基本善良。

比較兩者關於邪惡的段落:

邪惡「在人們中,簡直有摧毀的衝動,謀殺,謀殺和憤怒的衝動。」「當我想到身邊的朋友,這些朋友現在受到有史以來最殘酷的怪物的操縱時,我感到非常恐懼。都是因為我們是猶太人。」安妮。

巴布羅:「只要她能寫出在邪惡面前永不放棄的重要性,甚至至關重要,無論一切看上去多麼黑暗和悲慘。邪惡存在於地球上,並且可能永遠存在。它總是試圖征服善良。」

關於好與善良的討論

「儘管有一切,我仍然堅信人們真的很善良。」安妮。

巴布羅:「但是,有更多的人相信善良,並且相信自己內心的善良力量,控制邪惡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他們能相信善良,並且在內心力量的存在下,許多不幸的人就能從黑暗中勝出。」「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還不知道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內部找到好的力量,只要他們尋找、(善的力量)它就可以幫助他們。」

關於宗教,民族和族裔歸屬的思考:安妮弗蘭克出生在德國,在大屠殺期間她被迫作為猶太人。巴布羅出生於瑞典的一個基督徒家庭。巴布羅認為,如果納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知道一個人一生中可能是猶太人,而另一生中可能是基督徒,那麼大屠殺就不可能發生。同樣,當穆斯林巴勒斯坦人意識到自己可以重生為以色列猶太人時,當遜尼派知道他們可以重生為什葉派時,基督徒知道他們可以重生為伊斯蘭文化,反之亦然,那麼基於這些文化認同差異的衝突將得到緩解。

巴布羅.卡倫(Barbro Karlen)的案子戲劇性地展示了輪迴研究和輪迴證據如何以積極的方式改變世界。弗吉尼亞大學醫學博士Ian Stevenson研究的童年記憶再生案例,收錄了巴布羅.卡倫的故事。

本文留言

作者奇林編譯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