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對外受降事件(組圖)


「河西受降」事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對外集體受降。(網絡圖片)

漢武帝之前,河西走廊地區基本被遊牧民族所控制,是當時北方遊牧民族重要的牧場和前沿陣地。

公元前120年春,漢武帝命驃騎將軍霍去病、合騎侯公孫敖率數萬騎兵出擊河西地區,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第二次河西之戰。是役,漢軍以自身損失近十分之三的代價,取得斬殺匈奴32000餘人,生俘6500人的輝煌戰績。匈奴在河西地區的勢力遭到毀滅性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慘重的損失極大的激怒了當時的匈奴單于伊穉斜,而且引起匈奴內部貴族的極大不滿。盛怒之下,伊穉斜遷怒於駐守在當地的匈奴休屠王、渾邪王,企圖殺二王泄憤並轉嫁內部矛盾。一面是西漢強大的武力震懾,另一面是自己的老大企圖殺人嫁禍。內外交困中的匈奴休屠王、渾邪王在反覆權衡後,決定投降漢朝。

公元前120年,匈奴休屠王、渾邪王正式上表,歸降西漢帝國。這種匈奴兩名親王率領數萬部眾集體投降中原王朝的重大事件是以往從未發生過的。將信將疑的漢武帝為求穩妥,派霍去病率精銳騎兵前往受降。結果情況果如漢武帝所料,二王中的休屠王在部屬的鼓動下忽然臨陣反悔,率屬下嘩變。面對危局,年僅十九歲的霍去病以後人難以想像的氣概,在部署妥當後。只帶幾名親兵,隻身前往匈奴大營,直面渾邪王力陳厲害關係。霍去病沉著冷靜的無畏氣勢,以及他身後數萬漢軍鐵騎的聲威極大的震懾了匈奴部眾。同時也穩定了以渾邪王為首的主和派勢力。


霍去病沉著冷靜的無畏氣勢,以及他身後數萬漢軍鐵騎的聲威極大的震懾了匈奴部眾。(網絡圖片)

在漢軍的巨大壓力下,渾邪王斬殺休屠王及其嘩變部眾,隨後率所轄四萬餘眾正式歸降西漢帝國。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的西漢霍去病「河西受降」事件。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對外集體受降,極大的鼓舞了當時西漢帝國舉國上下的軍、民士氣,對匈奴造成心理和軍力上的巨大的雙重打擊!

而更重要的在於,「河西受降」後,西漢帝國獲得了匈奴渾邪王舊部控制的河西地區。在這片西北少有的水草肥美之地,西漢陸續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從此,河西走廊地區正式併入中國版圖。河西走廊的併入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中國方面,地處兩山之間、黃河以西的河西走廊扼控從中原進入廣袤的西域地區的戰略咽喉,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和意義。奪取河西走廊就意味著西漢從此正式打開通往西域的陸路門戶。不久之後,在先期張騫通西域的基礎上,西漢中央政府的使節和軍隊通過河西走廊正式進入西域並驅逐了侵佔當地100多年的匈奴勢力。從此,西域(新疆)地區正式併入中國版圖,並再也沒有與華夏分離。

在地理位置上,河西走廊北部是歷來被遊牧民族控制的蒙古高原,南部則是同樣被遊牧民族控制的青海高原。這兩個地方始終處於中原農耕文明和塞外遊牧民族反覆進退的拉鋸戰中。因此,在很長歷史時期內,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進入西北西域地區唯一可靠的戰略通道,成為後世2000多年中,溝通中國中原與西北兩大領土地區最核心、最重要的戰略咽喉。也成為中央政府維護在西域地區主權和國家利益最重要的通道。同時,正是由於河西走廊的開通,才使中國的商隊和使團得以擁有一條可靠的、安全的道路途徑西域後向更遠的西亞、歐洲地區前進。而西方的商隊和使團也得以途經小亞細亞、波斯、中亞和西域後,通過河西走廊到達中原地區。從此,一條綿延數千公里,延續2000多年,對後世人類東、西方文明產生無法估量影響的文明之道——絲綢之路,正式誕生於歐亞大陸,拉開了人類文明交流史的新紀元。

同時,河西走廊地區對中原王朝還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和國防價值。該地區的祁連山草場水草豐美,是著名的畜牧業基地。併入中國版圖後,以祁連山馬場為代表,河西走廊地區迅速成為中原中央王朝重要的軍馬、軍駝生產基地。在此後2000多年裡,河西地區與河套平原地區、遼東半島地區、華北燕雲地區一道,成為中原王朝最重要的4個畜牧業基地,為中央王朝組建並保持強大的騎兵部隊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河西走廊對原中央王朝具有不可替代的、極大的戰略價值,成為西漢開始歷代中原中央王朝都極力保護的戰略重地。同時,也正是由於具有如此重要的戰略價值,導致該地區成為歷代遊牧民族政權極力企圖奪取的對象,雙方圍繞河西走廊展開激勵的爭奪。在很長時期內,中原政權都牢牢控制著這一戰略咽喉。直到唐朝中期,局面發生悲劇性逆轉,原因就是對中國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安史之亂。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