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屍還魂?2021年文革元素在中國大陸陰魂不散(組圖)
時光到了2021年,文革的元素在中國大陸仍然陰魂不散。(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看中國2021年5月18日訊】文化大革命爆發距今已有55週年,文革結束也已將近半個世紀,但在今天的中國大陸,「文革」並未完全走遠。且不論網路空間民粹情緒的日益高漲,上月末在防火牆內外流傳的「小學生集體唱《大海航行靠舵手》、跳忠字舞」的視頻就足以觸目驚心。雖然視頻中的具體地點無法準確考證,但從視頻數量來看,這並非只發生在一個地方的孤立事件。
《大海航行靠舵手》是文革期間最為廣泛傳唱的「紅歌」,其與一般的紅歌(諸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支山歌給黨聽》等)相比,符號化的意味濃重。「忠字舞」更是文革時期的特殊產物,是專門用於民眾表達「無限忠於毛主席」的特殊舞蹈形式。
中共致力於「愛國」與「愛黨」緊密捆綁
文革結束於1976年,但文革從未徹底走遠。圖為2017年12月26日,上海魯迅公園,十多位中老年女性統一繫著紅圍巾,合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等紅色歌曲。
兩者均帶有個人崇拜的時代烙印,多年以來除了能在文革題材或文革背景的電影電視劇中出現,幾乎已經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銷聲匿跡。即使是有過「紅衛兵」經歷的上了年紀的人,或許在公園的老年合唱團會偶爾唱起《大海航行靠舵手》,但大多也僅僅是單純的追憶青春,而忠字舞是絕對不會再跳的。如今這樣的歌舞組合居然出現在小學生的集體活動中,實在令人驚詫。
大陸中、小學開跳「忠字舞」。(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然而,只要對中國社會有常識性的基本認知,在驚愕之後,也不會對類似視頻的出現完全無法理解。大陸各級學校在日常教學中都有愛國主義教育的任務,尤其在今年是中共建黨百年的大背景下,各地學校組織學生進行為建黨百年獻禮的各類活動(如寫寄語卡片、黨史題材的演講比賽等),帶領學生統一觀看《金剛川》、《閃閃的紅星》等革命題材電影,都屬於愛國主義教育的範疇。
另一個重要事實是,在中國大陸,「愛國」一直與「愛黨」緊密捆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徵」已經寫入中國憲法,多年來在基層的宣傳語境中,「愛國愛黨」從來都是成語般的出現。
與意識形態分不開的愛國主義教育當然需要緊跟時代。近幾年來,中共的政治文化在向傳統回歸,最高領導層不斷強調「加強黨的領導」,最頂層的權力結構也向最高領導人個人高度集中;在中國的發展路線上,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上為中共治國理政總結出了13個「顯著優勢」,提出了13個「堅持與鞏固」,徹底斷了中國自由派及臺港與西方社會對中國政治發展已所剩不多的幻想。
「文章合為時而著」,愛國主義教育自然也要在表現形式上跟上當前的政治氛圍。只是學校這樣的基層單位這個時候發現,要想把報刊上那些「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領導一切」的政治話語變成10歲左右的孩子能夠接受的內容,可以使用的話語資源實在太少,那些出現在中央電視台大型晚會上的「政治性歌舞」,不僅沒有流行度,說教指數也並沒有比官媒好多少。
於是只能向歷史回溯,很自然地就會發現:如果想要表現「紅色教育」,有什麼能比文革時期的東西更適合?於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唱起來了,忠字舞跳起來了,文革元素就這樣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小學生的集體活動中,孩子們或許還會覺得充滿新鮮感。而這一切的肇始,只是學校需要「有新意」的愛國主義教育。
但很明顯,組織活動的老師是錯誤地提取了與時代錯位的符號,套在今天的現實上。
習近平: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
在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間,「基於己方的社會規範、觀念體系、思維方式等對另一種文化產生的偏離事實的理解和評價」被稱為「文化誤讀」,而上述中國人對於自己當代史的「文化誤讀」,凸顯的是當今中共在理論創新與宣傳上的短板。從最初建立到奪取政權,中共曾充分向人們展示了自己理論型政黨的屬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實踐方面走在了前面,本應該到了「實踐豐富理論」的階段,但近年來,從高層到學術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中國在理論層面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釐清,理論建設還遠沒有到可以自信的地步。
特別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缺少政治智慧指導下的真正符合中國自己的理論和理論體系。用習近平的話說,「在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上,我們應該最有發言權,但實際上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
其實中共的理論創新問題從鄧小平時代就已有之,「鄧小平理論」雖被稱為「理論」,但「貓論」、「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等只能算是觀念的革新,並未上升至哲學思辨式的學理層面。從鄧小平到江、胡,中國在發展理念上主要依靠西方的思想資源,中國本土的「新左翼」、「新儒家」一度引人關注,可至今未能有所建樹。只不過高速發展的紅利掩蓋了理論的缺失,《春天的故事》、《希望的田野上》、《走進新時代》等膾炙人口的文藝作品大量出現,大大降低了愛國主義教育「八股化」的風險。
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新確認,中共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讓中國已然與那些西方自由主義大師揮手作別,但打上習近平烙印的「新時代」可以從哪裡覓得一套新的話語體系?再想從西方走「拿來主義」的捷徑,已經完全不現實----難不成要用巴迪歐、齊澤克來解釋並指導今天的中國?但中國本土,理論的高地上依舊空空如也。
當然,中國在「新的歷史關頭」碰上的都是「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愛國主義教育亦不能視作隨便就能輕鬆解決的困境,但無論如何,讓基層搬出《大海航行靠舵手》、「忠字舞」,還自以為是「唱響紅色文化」,實則喚醒了人們對文革時期政治空氣與權力結構的驚恐回憶,這即便只能算是文革元素的「借屍不還魂」,也已經足夠尷尬乃至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