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腰斬的清華校訓 究竟砍掉了什麼?(組圖)


清華校訓原本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

許多清華人在校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人告訴過我們,清華原先還曾經有過一個校訓。其實,清華的校訓原本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而現在卻被攔腰斬斷,只剩下前面8個字了。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自是不凡,語出《易經》,因梁啟超先生在清華之演講而名揚天下,遂成校訓

獨立精神,自由思想」則出自清華大學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為王國維紀念碑所寫的碑文「……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陳寅恪先生說,「我決不反對現政權,在宣統三年時就在瑞士讀過資本論原文。但我認為不能先存馬列主義的見解,再研究學術。我要請的人,要帶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不是這樣,即不是我的學生」。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獨立精神

自由思想(以上皆為網絡圖片)

在中共建政後,中共政府請陳寅恪先生出任科學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長,陳先生提出的第一個條件是「允許中古研究所不宗奉馬列主義,並不學習政治」,也就是不要有桎梏,不要先有馬列主義的見解,再研究學術,也不要學政治。不只陳先生一人要如此,要全部的人都如此。第二個條件是:「請毛公或劉公給一允許證明書,以作擋箭牌」。這樣的條件,中共政府當然是萬萬不能答應的。

中共建政以後,蔣南翔校長打破了梅貽琦校長「學術自由、民主管理、教授治校、通才教育」的方針,開始培養「又紅又專」的革命人才,創建了「雙肩挑」的政治輔導員制度。直到今天,培養「又紅又專」的人才也是清華領導們引以為豪的成就,成了清華的特色教育。那時候的口號是「又紅又專」、「聽話出活」、「工程師的搖籃」和「做黨的馴服工具」等等。

如今「雙肩挑」的「光輝歷程」走過了70多年,「精神獨立,思想自由」的清華精神,也失落了70多年。

看看精神失落後的清華。50年代我們的教務長、大右派錢偉長先生說:「校務委員每當開會決定學校裡的一個重大問題時,總是由黨內負責幹部介紹一下情況,問題分析的很全面,誰也不會投反對票,就這樣順利通過了。黨內有好多資料,黨外人不知道,很難發言,校務委員會實際是個形式。黨把人分成兩類,對一類人(黨團員)總是先看他的優點,對另一類人總是先看他的缺點。清華黨委對老教授總是報懷疑的態度。多數系主任與教研室主任沒有真正當家做主。像建築系主任梁思成教授這幾年就是掛個空名,從未問過系務,竟然連一個徒弟也沒有。近年來學校裡一種寂靜肅穆的空氣實在讓人難受極了,老教授們認為沒有出息的一些人,偏讓他進教研室當助教。選拔學生出國,教師提級等重大問題,也沒有徵求過教授們的一點意見,走的盡是黨和行政路線。」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還是20世紀90年代才恢復的。

原本16字的校訓,為什麼無端地被砍去一半,原因是大家都能明白的,中共不喜歡甚至懼怕「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校訓被腰斬了,沒有了「精神」和「思想」,清華的傳統也就丟失了,剩下的只是教你做個好奴才的訓誡。

30多年前,清華就發誓,要在校慶100週年也就是2011年的時候,建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如今,2011年已過,清華仍然徘徊在世界一流大學之外。不知當初信誓旦旦的當權者作何感想?如果仍然按照現在的教育模式發展下去,即使再過30年,這個夙願恐怕也難以實現,原因何在?人們想過嗎?

時下人們正在發問:中國高等教育為什麼培養不出大師級的人才?發問者不少,回答的不多。從上到下,全都昏昏然,茫茫然,即使隔靴搔癢地說幾句,也都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其實,許多人很明白,就是不敢說出來。

現在,或許可以從這個被腰斬的清華校訓中找到答案。

「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有錯嗎?

如果有獨立精神,就不會甘於做奴才,就不會輕易被驅使,就不會只做工具和炮灰。如果有自由思想,就不會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就不會溜鬚拍馬趨炎附勢,就不會全國只用一個腦袋想問題。這就是「獨立精神,自由思想」不被中共當權者認可的原因所在。

中共當權者需要的是「聽話出活的奴才」和「忠誠馴服的工具」,不是具有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叛逆」。孔老夫子不是早就說過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

這也是清華成不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中國高等教育培養不出大師級人才的癥結所在。

北洋軍閥政府能夠任命反對派的蔡元培做北大校長,而蔡元培校長能夠拿著政府的經費並同時拒收政府的公文。蔡元培校長寧肯自己辭職,也要救出被捕的北大學生。

那時候的胡適能夠喊出「爭你自己的自由就是爭國家的自由,爭你自己的權利就是爭國家的權利。因為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世界一流大學也不是一群奴才能夠建造得起來的。這就是「獨立精神」!這就是「自由思想」!這就是高等學府的靈魂。

沒有「獨立精神」的結果是,上面不讓說的話不能說,上面不讓研究的問題不能研究。沒有「自由思想」,就得揣摩領導意圖,領導允許怎麼想才能怎麼想,領導喜歡怎麼說才能怎麼說。

全國上下只有一個腦袋想問題,其他人跟著忽悠就行了。外國總統來清華演講,學生提出的問題也都是一個模子裡倒出來的,什麼時候鼓掌都是和上面的要求相一致的。堂堂清華,連一個有點獨立精神的問題都提不出來,還談什麼世界一流大學!

蔡元培先生為北大奠定了「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大學精神,雖然現今尚存與否頗有疑問,但仍然是值得推崇的偉大精神。他早在1919年就提出了中國現代大學的三項基本原則:「第一,大學應當是獨立的和自主的;第二,大學應當具有思想自由和學術自由;第三,大學學術與思想自由需要相應的自由的社會政治環境。」(1919年6月15日,《不肯再任北大校長的宣言》)這是中國大學實現大學精神的基本條件,缺乏這三個條件,中國大學躋身世界一流將永遠只是夢想。

被譽為「清華之父」的梅貽琦校長也很推崇蔡元培先生的大學精神。他說:「對於校局,則以為應追隨蔡孑民先生兼容並包之態度,以克盡學術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謂新舊,今之所謂左右,其在學校應均予以自由探討之機會。」

清華校訓之被腰斬,並非僅僅清華之悲哀,它標誌著中國大學精神的迷茫和缺失。大學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象徵,大學精神的迷失意味著民族精神的淪喪。重新塑造真正的大學精神,是中華民族興盛的根本之路。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