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香港社會氣氛壓抑 經濟難復蘇(圖)
鍾劍華認為香港社會氣氛壓抑,是經濟無法復甦的另一因素。圖為去年聖誕節期間,太子酒吧街拉上鐵閘,並掛起了控訴政府防疫差、業主追租急的標語。(圖片來源:何佳慧/看中國)
【看中國2021年3月27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報導)香港民研進行一項網上民意調查,其中46%受訪者表示沒有因疫情受到經濟損失,受到經濟損失的有27%。香港民研副總裁、學者鍾劍華表示,27%代表香港四分一人口,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反映了問題的嚴重性。他指出,影響經濟的因素除了疫情,還有社會氣氛,若香港人對前景擔憂,亦無法帶動經濟消費。
香港最新公佈的失業率已經上升至7.2%,較上一期(11至1月)的7%,升0.2個百分點,是自2004年以來新高,最新有26.16萬人失業。 鍾劍華說,很多行業的員工雖然保住職位,但基本上零收入,比如旅遊業人士,停薪留職,這樣的人相當的多。他還聽聞學校因疫情停課期間,有家長請不到菲傭,媽媽被迫要辭職照顧兩個孩子,那種挫敗感和焦慮十分之大,而這些例子不一而足。
他說,目前看來香港政府並沒有切實的辦法復興經濟和民生;雖然政府已經全民派錢,並局部補貼受到疫情影響的行業,但並未杜絕裁員問題,比如港府在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下推出「保就業」計劃,透過向僱主提供有時限的財政支援,協助他們支付員工的薪金,以保留有機會被遣散的僱員。但接受政府資助後,國泰航空大裁員;近日有報導指匯豐銀行將在香港展開新一輪裁員行動。「莫說中小企,就連這些龍頭企業最後都裁員,可以想像未來一段時間,整個經濟很難有活力。」
鍾劍華續指,經濟要恢復,首先人要開心,才能帶動經濟消費;若消費慾望低靡,即使經濟活動復甦,香港人都難以如從前般開心。「近來看到有些朋友生活上未受疫情影響,甚至因為疫情而增加了收入,但是他們的消費意欲完全沒有增加」,他們對前景看淡,對於當局扼殺香港自由的做法感到相當之憂慮,「所以他們賺了很多錢,把它們攒起來、等移民」。
他說,如果社會氣氛不改善,即使疫情放緩,確診人數減少,消費意欲也未必提升,這是最大問題,「很少看到社會氣氛環境壓抑時,經濟會表現活躍」;有人指新加坡人也無民主自由,卻生活得很開心,但「新加坡從未擁有過香港那種自由和開放的社會氣氛」,因此也沒有那種失去後的失落感。
鍾劍華認為,香港政府的抗疫表現令人失望,而社會的經濟發展某種層度是基於信任的,一旦失去信任,對前景失去信心,很多商戶都不想繼續做下去。因此,政府在限聚令和通關政策上要做一個全面的審視,「不可以好像家長般,以權威姿態出現,事事要香港人跟」。
據民研近年的民調數據顯示,香港人對政府的反感有增無減,但是在港府的疫情政策下,香港人表現得很配合,鍾認為,這反映香港人理性的一面;但在政府這種管治作風下,很難想像香港會恢復之前的歡樂狀態。
他希望香港政府能夠具備長遠的洞察力,理性一些,思考如何收拾殘局,勿逞一時之強,若然解決不到問之餘,反令問題惡化,這也是最令人憂心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