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27日,國防部長白崇禧(左)督戰國軍在東北大敗林彪共軍後,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中)視察瀋陽國軍。
中華民國國軍起源發展於漢字「真」中的「七四」。某些特定的數字,例如7、74、13,對於蔣介石領導的北伐、抗戰、剿共國軍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它們不再是抽象空洞無生命力的數學符號,也不僅只是軍事方面簡單的軍隊番號或編號。
國軍起源發展於「真」字中「七四」
漢字「真」蘊含的元素和信息密碼。
中國自古稱「神州」,中華傳統文化是神傳文化,「天人合一」是其核心思想之一。傳統漢字(正體字)表達展示的是天道、天理,揭示的是天地宇宙的造化玄機和規律,體現著天意和上天對炎黃子孫的啟示。
漢字「真」從篆文到隸書、宋體等字體的書寫演變發展歷史表明,「真」字含有兩個「七」,即「七七」;居於上位的「七」演變為「十」,「十」也就是「七」,並且「十」由兩組對稱的數字77或由4個7構成。「七」的第一畫又是「一」,有開始、第一或最高之意。
筆者前幾篇有關「真」字系列的文章已經分析說明了:兩千多年前秦始皇時代就有的漢字「真」,蘊含預示了蔣介石國軍起源發展的歷史進程和北伐、抗戰、剿共等重大歷史事件。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推翻滿清王朝,「雙十」中華民國誕生。國民革命軍(國軍)順天應命,遵從真理真道,起源發展於漢字「真」字中的「七四」。
最早的國軍是國父孫中山(廣東中山人)創建的廣東粵軍,國軍最高統帥蔣介石最早是廣東粵軍的作戰科科長,後升任粵軍總參謀長。奉國父之命,蔣介石創建的黃埔軍校,部分師生也來源於廣東粵軍。國父病逝後,黃埔軍校師生和部分粵軍合編為國軍第一軍,第一軍創建人和首任軍長蔣介石被公推為北伐國軍總司令;其餘廣東粵軍編為第四軍;而白崇禧奉孫中山之命,在廣西選擇聯合李宗仁創建的新桂軍,被編為第七軍。
源自「真」字中「七四」的第一、第七和第四軍,是廣東國民政府和國軍崛起發展的核心基礎,也是蔣介石領導國軍北伐勝利的核心力量,鋼鐵雄師所向披靡,由此吸引感召了北洋政府地方實力派人物四川楊森、劉湘、晉綏閻錫山、西北馮玉祥、安徽陳調元等人率所部軍民棄暗投明,投誠歸附國民政府,參加北伐革命。蔣介石統帥國軍,1926年7月從廣州出征北伐,到1928年4月國軍便發展壯大到四大集團軍,總兵力超過百萬,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張作霖為首的北洋軍政府,一統天下江山,從此國民黨和國軍走向全國輝煌。
追本溯源,國軍起源發展於「真」字中的「七四」。
「七七」喻意衛國征戰
1926年7月9日,蔣介石(蔣中正)在廣州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並誓師北伐。(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上天創造的每一個漢字,都有豐富的內涵和多重含義。人們通常用於計數統計的某些數字,例如7、74、13,並不是數學意義上的抽象枯燥、無生命力的符號,也有其對應於天象和人間歷史事件的象徵意義和內涵。
中華民國誕生於20世紀的10月10日,故「雙十」特指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旗幟的中華民國才是天定的中國正統合法政權。近代重大歷史事件和國軍起源發展的歷史進程表明,數字「七」,不僅是蔣介石第一王牌軍第七四(74)軍的番號首位數字,也不僅是白崇禧創建的廣西國軍第七軍的番號。數字「七」更重要的含義是喻指保衛中華民族的衛國征戰,具體說就是國軍的北伐、抗戰、剿共作戰。
漢字「北伐」兩字由「七七戈人」構成,「北」字由「七七」對稱構成;國民黨和國民政府在1926年開始的「北伐」,即是「七七戈人」由南向北征伐、統一全中國的作戰。第一軍創建人蔣介石任北伐國軍最高統帥,委任第七軍創建人白崇禧為北伐國軍代參謀總長,統帥國軍在7月份從廣州出征北伐,將全中國統一在以「三民主義」為宗旨的青天白日旗下。
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開始的「八年全面抗戰」,又被國民黨官方稱為「七七抗戰」。蔣委員長領導統帥全中國軍民,採用白崇禧提出的持久戰戰略方針,克服難以想像的重重困難,在國內組織發動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桂南會戰、長沙會戰、上高會戰、鄂西會戰、湘西會戰等10萬兵力以上的大型會戰至少25次,重要戰役1,127次,並派遣10餘萬中國遠征軍入緬跟美英盟軍共同作戰,終於在1945年8月贏得了抗日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
無論是統一天下江山的北伐戰爭,八年「七七抗戰」,還是1930年代和抗戰勝利後的剿共衛國戰爭,最高統帥蔣介石和代參謀總長、國防部長白崇禧,都是國軍作戰戰略的最主要制定者和最高領導指揮者。真史表明,「七七」跟蔣介石和白崇禧兩人的關係最為密切,也喻指他們統帥指揮的北伐、抗戰、剿共國軍及其歷史使命。
「七四」喻意衛國護本——抗日反共救國
在漢字「真」中,「七四」為核心首要,喻意衛國護本;具體說就是日本侵華期間的抗日衛國、抗日救國。「七四」更重要的喻意是反共清黨救國,這是中華民國和炎黃子孫的首要核心任務。
近代中國歷史上最重大、影響最深遠的事件是發生於1927年4月12日的「四・一二清黨」事件。在隱含2個7的27年,在白崇禧和廣西鋼七軍的堅決支持下,蔣介石領導國民黨和國民革命軍,首次跟蘇俄和中共決裂,並令白崇禧率軍隊圍剿中共,打響了反共救國的第一槍,及時拯救了中華民國和中國人民,在近代開創了「正邪不兩立」的範例。
倘若當年國民黨沒有及時「清黨」剿共,中國大陸很可能在94年前的1927年或提早幾十年便已經淪入共產主義的魔掌。
倘若沒有上海龍華會議的清黨決策和「四・一二清黨剿共」,便沒有民國時代全國各地的反共救國運動,以及當今遍及全球的反共救國高潮。
27年隱含「77」,在「4・12」清黨事件中,4+1+2=7,含有關鍵數字「七」和「四」。而事實上,在民國時代,蔣介石和白崇禧正是帶頭反共清黨救國的首要核心關鍵人物;「七四」則喻意中華民國最重要的核心任務——反共清黨剿共救國。
1934年(民國23年)10月,蔣介石統帥100(100=10X10)萬國軍,對分裂中國的中共「蘇維埃」根據地進行第5次「圍剿」,剿得中共倉皇丟棄盤踞數年的贛閩根據地,狼狽出逃。11(11=7+4)月27日,中共紅軍逃至廣西境內的湘江,白崇禧指揮「鋼七軍」等桂軍與湘軍夾擊,紅軍傷亡慘重,從逃離「中央蘇區」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人。中共紅軍逃至貴州後,蔣介石統帥指揮中央軍和川軍繼續追剿,紅軍最後逃至荒涼貧瘠的陝北,奄奄一息。
1934年,蔣介石第5次「圍剿」大捷和湘江戰役勝利大捷發生在民國23年,23=13+10=7X4-5=7X4-10÷2,事件的數字構成顯示「七四」和數字13都喻意反共救國。
數字13——喻意戡亂剿共救國
1934年,蔣介石統帥指揮國軍在第5次圍剿中大敗中共紅軍。(以上未註明來源的圖片皆為網絡圖片)
在近代和當代,「剿」字特指「剿共」。而「戡亂」和「剿匪」也特指「剿共」,即圍剿、消滅共產黨。「剿」字的筆畫不多不少正好13畫。可巧的是,數字13構成的圖像是引弓射箭,喻兵戰圍剿;而被奉為兵家經典的《孫子兵法》,也恰好有13篇。
近代中國歷史上最重大、影響最深遠的事件是發生在隱含「七七」的27年「四・一二清黨」事件。這是蔣介石領導國民黨和國民革命軍,首次跟蘇俄和中共決裂,並令白崇禧率軍隊圍剿中共,打響了反共救國的第一槍。實際上,4月12日至13日,北伐國軍都在上海淞滬地區全面搜捕共黨分子和工會左傾暴徒,武裝接收上海特別市黨部、上海學生聯合會、上海市各界婦女聯合會等親共機關,查封共操縱的《平民日報》等報館媒體,摧毀上海共產黨80多個組織機關,並槍決陳延年(陳獨秀之子)、趙世炎、汪壽華、蕭楚女等中共頭目和300多名武裝暴徒,給予中共以沉重打擊。這一事件顯示,數字13也代表象徵反共清黨救國。
1934年(民國23年),蔣介石統帥100萬國軍取得第5次「圍剿」重大勝利,毛澤東中共紅軍傷亡慘重,逃亡萬里至陝北。23=13+10=7X4-5=7X4-10÷2,這表明數字13和74也都喻意「雙十」中華民國最重要的核心任務——剿共反共救國。
歷史發展到1947年,47含有4個7,順序倒反便是74,毛澤東中共在蘇俄扶持下擴大叛亂規模,剿共戰局在蔣介石第一王牌軍張靈甫74軍血濺孟良崮後開始大逆轉。在此嚴峻的歷史時刻,蔣介石於7月4日頒布《厲行全國總動員戡平共匪叛亂訓令》,動員全國軍民進入戡亂剿共緊急戰爭狀態,下令動用全部人員及資源支援戡亂剿共軍事活動,以平息共匪叛亂。隨後,蔣介石又在全國緊急成立東北、華北、華中、徐州四大「剿匪總司令部」,就是為了完成戡亂剿共救國的歷史重任,盡力挽救中華民族免遭中共殘害。
大陸淪陷後,蔣介石繼續領導青天白日旗下的軍民,把臺灣建設成為維護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反共救國的堅強堡壘。
綜上所述,近代歷史事件的數字構成顯示,「七四」和數字13都喻意反共救國。
神傳漢字的深刻內涵也向炎黃子孫昭示:青天白日中華民國才是天定的中國正統合法政權。蔣介石領導的北伐、抗戰、剿共國軍,才是近代中華民族的真正正義之師。
而中共是則在1921年作為蘇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在中國成立的,是馬列共產主義侵略中國的代理。中共原本並無自己的軍隊,只能寄生依附滲透國民黨和國軍,反真理真道,反「七四」,反「七七」,以謊言、欺騙、離間、分裂為手段,發動叛亂暴動,顛覆「雙十」中華民國而建軍起家,最後在蘇俄扶持下竊奪了中國大陸,從此中華民族的各種災難和悲劇無窮盡。
成王敗寇,這種不講道義、良知和正義的唯成敗論,只是暫時的歷史表象,是迷惑人的假象,絕非永恆的天道真理。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應當體察天道天意,認清正邪善惡好壞,清除馬列共產主義的各種歪理邪說和謊言毒害,跟從天道真理,順天而行,方為人生的光明正途大道和真正大智慧。
點擊延伸閱讀:《漢字告訴我們 誰是近代中華的正義之師?》)
點擊延伸閱讀:《反顛覆扭轉乾坤 國民黨大員的選擇》)
點擊延伸閱讀:《「真」字顯神威 國軍北伐統一中國的奧秘》
點擊購買電子書:《滄海:改變中國歷史的北伐戰爭》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