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答記者問 再提民生之本 也放了煙幕彈(圖)


中國總理李克強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圖片來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3月1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3月11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李克強稱,就業是民生之本。不過,在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及經濟下行的影響下,中國就業情況堪憂。

3月11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出席記者會並答記者問。

CNBC記者提問:中國就業質量和收入有什麼明顯的變化,中方將採取什麼具體的措施改善這種狀況?

李克強稱,就業對一個國家、對一個家庭可以說都是天大的事。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發展之基,也是財富創造的源頭活水。

李克強說,「今年我們的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909萬人,創歷史新高,還要保障退役軍人就業,還要為兩億七八千萬農民工提供打工的機會。」

李克強還說,「中國的靈活就業正在興起,已經涉及到兩億多人。」

中國國務院在2020年7月31日發布名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的文件,稱對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從事個體經營的,按規定給予創業擔保貸款、稅收優惠、創業補貼等政策支持。

並且鼓勵個體經營發展,「鼓勵勞動者創辦投資小、見效快、易轉型、風險小的小規模經濟實體。支持發展各類特色小店。」

文件還顯示,增加非全日制就業機會。推動非全日制勞動者較為集中的保潔綠化、批發零售、建築裝修等行業提質擴容。增強養老、托幼、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等社區服務業的吸納就業能力。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加快推動網路零售、移動出行、線上教育培訓、網際網路醫療、在線娛樂等行業發展,創造更多靈活就業崗位。

中國經濟受COVID19疫情衝擊,企業破產員工失業的情況各地比比皆是,在去年6月份,官媒開始宣傳「地攤經濟」:「下班擺地攤,一天掙一千」、「每名城管要拉三名商販,領導帶頭拉五個」……

可以說,靈活就業是顆煙幕彈,也成為修飾就業率的「好方法」。

據中國官媒《半月談》2020年9月4日文章,東部某省一所大學廣播電視專業的畢業生張彤馨說,學校讓所有二次考研、參加公務員或教師編製考試的同學一律在畢業去向中選擇「已就業-自由職業」,「輔導員和我們說,如果碰到上面核查,就說目前在做自媒體。還再三叮囑,讓我們千萬別說錯了」。

廣州某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的畢業生郭海濤說,輔導員曾多次勸說找不到工作的同學簽「靈活就業」,並將檔案派回生源地的人才市場。「輔導員向我們保證這不會影響應屆生身份,並且也希望我們理解,為了不讓較低的就業率數據影響學校之後的招生。」

面對經濟不斷下滑,以及COVID19疫情,北京當局出臺「六穩六保」政策。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可見就業是重中之重的問題,也凸顯COVID19疫情對中國就業市場的打擊。

據《美國之音》2021年2月22日報導,華北地區某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史老師表示,就業市場因疫情緊縮。「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全球包括中國經濟受到很大影響,特別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對於中國大學生是就業的主要方面,疫情之下中小企業用人需求不是那麼旺盛……這就給畢業生就業帶來很大的困難,就是崗位的降低和減少。」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去年底表示,中國的失業人口恐怕高達上億人,明顯高於官方的統計數字。

姚洋接受騰訊財經採訪時說,儘管中國受疫情直接影響的時間較短,但它對國內經濟的衝擊仍然很深。有很多中小企業、特別是服務業企業被迫關門。而對於這些利潤微薄的企業來說,關門後再想重開有相當大的難度,其中的一些企業恐怕永遠消失了。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