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多大的事 家就多興旺(圖)
做多大的事,家就多興旺。(圖片來源:Adobestock)
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若你翻開古書仔細閱讀,那麼你將會發現古人十分有智慧,他們通過觀察分析生活中遇到的經驗教訓,總結出許多與為人處世之道有關的規律,甚至根據這些規律,可以提前推測未來人和事的發展變化。
例如在《圍爐夜話》中有這麼一段話:「觀規模之大小,可以知事業之高卑;察德澤之淺深,可以知門祚之久暫。」
短短一段話,卻道盡了人們做事,做人和持家的三大發展規律。
例如從一件事的制度是否完善、格局大小,就可以判斷這件事的未來,是否可以達到長遠宏大。
在以前歷朝歷代開國奠基時,要做的一個看似不起眼,卻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典章制度。而在一開始時制度的建設規模,也影響著一個朝代的興衰更替,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直到現在,人們創業也不離此規律,從一開始的制度建設和落實多少,就可以看出未來是否有潛力發展成宏大事業。當然,想做一番大事,胸懷器量也要大,一個心胸狹隘的人,絕對難成大事。
同樣的道理,看一個人也是如此。若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氣度不凡,思維認知遠勝常人,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去審視問題。過程中也不計較個人得失,眼光可以看得長遠,那麼這個人就很有可能闖出一番偉大的事業。
相反的,如果一個人言行舉止充滿著卑微,做事畏手畏腳,眼光總是短視近利的話,那麼這個人就很難擁有太大的成就。
有句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古人對此也有很深的體悟,他們能從一個小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徵上,看出他將來的成就和功業。例如孔融讓梨、司馬光破缸救人,都印證了他們超常的胸懷,長大後也都成為了一代名相。
此外,一個家族能否興旺,或是趨於衰敗,往往與這家人的品行操守、是否樂於行善助人有很大的關係。而一個家族中的人,品德習性是好是壞,則取決於祖上的德行是否有被後人們傳承。
當一個家族中的人充滿了正直善良,平時樂善好施,總是樂意幫助人們,為社會貢獻力量的話,那麼他們自然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家族運勢也會越來越興旺。
若一個家族的人充滿了自私自利,在彼此相互影響下,整個家族也都會變得刻薄寡恩、奸詐卑鄙。時間一久,就沒有人願意接觸和幫助這樣的家族,同時這樣的家族內部也一定充滿了利益紛爭,矛盾叢生,就算當下再興盛,也難脫衰敗的命運。
由此可見,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其發展規律。只有認清規律,順應天道為人處世,那麼做事才會水到渠成;如果認不清規律,一意孤行的結果,早晚都會走向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