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苗行動是回國福音 還是消化國產疫苗?(圖)
護照(圖片來源: Havana/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1年3月9日訊】最近海外華人被一則「淚奔!回國免除14天隔離有望!」的消息刷屏了。是由於2021年3月7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兩會記者會上宣布外交,將出臺外交為民、幫助海外中國公民抗疫新舉措。
新舉措內容包括:一是將推出「春苗行動」,積極協助和爭取為海外同胞接種國產或外國疫苗。50多個國家正陸續將中國公民納入本國接種計畫,還有不少中國公民正在當地依法接種中國疫苗。下一步我們還準備在具備條件的國家設立國產疫苗地區接種點,為周邊國家有需要的同胞提供服務。
二是將推出國際旅行健康證明。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健康碼國際互認倡議,推出中國版的國際旅行健康證明電子文件,在充分保護個人隱私前提下,實現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等信息的相互驗證,助力安全有序的人員交往。
所謂的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是一種綜合性證明,展示持有人的核酸、血清IgG抗體檢測結果及疫苗接種情況等。
從外交部發布的這一項項重大舉措是否可以解讀為:以後如果想回國就必須接種疫苗呢?這看似「福利」的好消息是否又有強制和脅迫在裡面呢?如果說寧願回國隔離14天而不注射疫苗使「國際旅行健康證明」缺項是否被允許呢?我們不得而知。
疫苗從研製出的那天起就倍受爭議。中國政府網宣布從2020年12月15日正式啟動了重點人群的接種工作,並累計接種超過了300萬劑次,下一步,隨著疫苗附條件上市和生產供應保障能力的逐步提升,將全面有序地推進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高危人群接種,後續再開展其他普遍人群的接種。
從此消息一出疫情就開始在大連、瀋陽、河北、吉林、北京、上海等城市又陸續爆發。全員核酸檢測、集中隔離、封小區等行動又大張旗鼓的展開。一時間喊樓、肛試紙檢測、就地過年等消息又不絕於耳……與2019年爆發的時期基本吻合。給我們的感覺是疫情容易在冬季爆發的慣性並沒有由於疫苗的問世而被遏制。
而中國疫苗的有效率一直就像在中國的疫情死亡的人數一樣神秘。儘管中國國藥集團(Sinopharm)中國生物北京公司12月30日公布了三期實驗數據。稱其研發的疫苗針對由COVID19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的保護效力為79.34%,但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為代表的醫務人員還是表示「要打是領導幹部要先打」而且類似緊急摸底顯示,上海的醫護人員都不願意接種,其中楊浦區中醫醫院超過9成的醫護人員曾經拒絕打疫苗。
當年SARS病毒的疫苗研製就興師動眾,大張旗鼓,耗費了大量的資源卻以失敗告終。如今的新冠要比SARS複雜得多。疫苗所造成的影響還不得而知。尤其是ADE效應(Antibody Dependent Eenhancement)(抗體依賴增強)可能導致注射完疫苗的某些人群更容易感染。但是現在要查SARS疫苗當時研發的失敗和ADE效應的相關文章都很難在網上再查閱到資料,大部分都被刪去了……
目前全世界都在大力推廣疫苗,反對和質疑的討論總被消音,相關文章也經常被刪帖。彷彿世界都是一個姿態。所以是否由於回國就要注射疫苗的問題我們還是要仔細斟酌後再決定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