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死囚探鄉 一瞥太宗仁政(圖)


唐太宗李世民 。(圖片來源:Winnie Wang/看中國)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賢君,憑藉其文治武功、善於納諫的美名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但是,除了那些寫入歷史教科書的廣為人知的事跡,另一件事情可謂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即使其他朝代的同樣被稱作帝王榜樣的賢君也沒有人能與之比較,可以說,這樣的事也只能發生在偉大的唐朝。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登基稱帝,改年號「貞觀」。鑒於隋朝暴虐百姓二世而亡的教訓,唐太宗十分關心民間疾苦。為了瞭解百姓的內心願望,他廣開言路,允許百姓向他和朝廷官員提意見。同時,他批閱奏章十分勤勉,通過大量的奏章瞭解下面的情況。

貞觀六年的一個冬夜,唐太宗在夜裡批閱奏章時,看到一個有意思的奏章,負責司法的官員稱該年全國約有近百名囚犯將在秋後處以「大辟」之刑,但是其中有不少囚犯日夜哭鬧不止。問他們原因,都聲稱並非是因為怕死,而是內心有所牽掛,有的聲稱自己家中有年邁的父母未曾安頓,有的則稱自己是一脈單傳,還未留下後代等等。

奏章上稱,官府採用了許多辦法,都無法使他們停止哭鬧,於是只好請示能不能提前對他們行刑。

唐太宗了解到這個情況後,認真思考了這個事情,覺得提前行刑不妥,因為秋決乃是幾千年留下來的制度,不宜隨意更改,「中國人做事喜歡順應自然,認為秋天乃是萬物蕭條,生命凋謝的時節,適合處斬犯人,在其他時間行刑違背自然,不是好事情」。

眼看就要過年了,唐太宗想到了一個大膽的辦法,既然這些犯人有心事,那何不乾脆讓他們回去將自己的心事做個了斷,並且也讓他們和自己的家人團圓一下,度過最後一個大年。這樣做不正體現了朝廷的仁義嗎?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太宗便對群臣宣布了這件事情。

滿朝文武大臣一聽,都被太宗的想法驚得目瞪口呆。當即有大臣表示反對,理由當然是擔心這些囚犯一去不回。

但是唐太宗主意已定,他甚至還親自撰寫了聖旨:「你們都是十惡不赦之人,但是朕聽說你們中有許多人在家中有未了之事,朕恩准你們回家去,將你們的事情處理清楚,限期明年秋天歸獄,不得有誤。」罪犯們剛開始還有些發愣,但經過仔細一琢磨,紛紛跪地磕頭謝恩,高呼聖上仁慈。

這個消息一下子就被全國老百姓知道了,市井之間對這件事情也是議論紛紛,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在稱讚唐太宗仁慈的同時,都不由自主的擔心,這些人可都是刑徒,難免有人會一去不回了呀。

唐太宗給囚犯們規定的返回時間是在第二年的秋天。貞觀七年(633年)九月,與囚犯約定的期限已至,但太宗自己心中也沒底,不知道這些囚犯中會有多少人能夠按時回來。早朝一結束,太宗便在後宮焦急的等待消息。

到下午時分,負責司法的大理寺卿急急忙忙的前來稟報:「啟稟陛下,那些囚犯全都回來了,這真是亙古未見的奇事啊!」

唐太宗一聽,心裏鬆了一口氣,並且著實佩服這些囚犯的信譽,因此對這些死刑犯人亦予減刑處理,成為千古美談。

唐太宗的這個故事也證明了老子所說的:「不信者吾亦信之」並非是愚蠢之舉,而是一種大智慧。每個人都是有尊嚴和良知的,只要真正讓別人感動了,即使是原本不誠信的人也會變得有誠信了。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