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能源投資大跌 非洲成戰略重點

【看中國2021年2月27日訊】在發展中國家推廣一帶一路項目受阻後,中國的海外能源融資降至數十年來的低點,大部分資金投向了非洲的能源項目,分析認為,非洲未來或成為中國能源投資的重點。

波士頓大學全球能源融資資料庫的數據顯示,在中國2020年的46億美元的海外能源貸款中,超過一半都投入了非洲的項目。中國在尼日尼亞的一條天然氣管道推動了超過30億美元的融資,其它小型項目分布在賴索托、盧安達和象牙海岸。

相比2019年,中國的海外能源投資整體下降了43%,降至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在非洲大陸以外,中國僅向孟加拉國、塞爾維亞和巴基斯坦的項目提供了貸款。

由於疫情和項目缺乏透明性等負面影響,中國在海外的能源投資受阻與「一帶一路」項目整體所面臨的嚴峻挑戰相符合。專家指出,中國投資非洲能源項目的趨勢將持續。

非洲能源投資缺口

非洲大陸面臨著巨大的能源投資缺口,同時投資非洲的能源項目也滿足了北京的戰略需求。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8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47.7%的人用上了電,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這一比例為98%,歐洲和北美地區為100%。

愛丁堡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扎洪茲(Tim Zajontz)告訴美國之音:「非洲能源市場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因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電力需求不斷增長。非洲聯盟、區域經濟共同體和非洲各國政府都認為,增加電力供應對非洲大陸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麥肯錫公司的一份報告發現,從2010年到2040年,非洲對電力的需求將翻兩番,未來幾年對電力基礎設施的需求只會增加。

然而,非洲大陸長期以來一直面臨著為基礎設施投資籌集足夠資金的挑戰,特別是在能源領域。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儘管國際投資者對投資非洲有足夠的興趣,但80%的基礎設施項目在可行性和商業規劃階段就失敗了。

倫敦大學東方和非洲研究學院政治和國際關係教授斯蒂芬·陳(Stephen Chan)告訴美國之音:「儘管不是全部,中國以比西方貸款人更寬鬆的條件提供了大量的貸款流動性。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債務陷阱。從許多非洲國家政府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以比其它方式更快的刺激發展的手段,但在債務問題上是有風險的。」

此外,中國在核能、水電、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方面也積累了巨大的過剩產能,中國政策性銀行通過為在非洲的投資提供貸款融資和保險,鼓勵這些領域的中國企業參與非洲的大型能源項目。

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也是第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加大對非洲的投資還旨在加強能源安全和供應來源的多樣化。

斯蒂芬·陳說:「中國明白,一個電氣化的非洲將是一個更容易接受中國出口的市場。中國也對非洲的石油生產感興趣,這也是著眼於中國國內的能源需求,所以中國強調要確保石油銷售的優先權。」

一帶一路項目受阻

中國加大在非洲的投資也是因為其選擇有限。在經歷了近十年雄心勃勃的增長後,中國已經大幅縮減了其最大兩家政策性銀行的海外貸款計畫。

據波士頓大學編製的數據,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從2016年的750億美元的峰值跌至去年的40億美元。

一帶一路項目往往治理標準不高,招致了一系列的醜聞和債務國的投訴,這導致北京利用經濟資源來擴大政治影響力的目標收效甚微。

去年,讚比亞成為疫情下第一個發生債務違約的非洲國家,而一帶一路項目的主要貸款接收國巴基斯坦指控中國公司將電力項目成本誇大了數十億美元。

近年來,中國的經濟資源正轉向國內而非海外項目,從出口帶動增長轉變為強調國內投資和消費。同時,疫情對中國國內的醫療服務投資也提出了考驗。

據智庫海外發展研究所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其貸款方式是不可持續的。

這份報告寫道:「舊的模式,即中國公司和當地精英的利益優先於借款國的利益,借款國承擔了過多的項目失敗風險,在各國承擔債務和風險的能力下降的情況下,這種模式將變得更加不可持續。」

在南非斯坦陵布希大學國際和比較政治中心擔任研究員的扎洪茲預計,中國在非洲能源市場的投資會繼續增長,但項目的實施將更多的轉向為公私合作,以避免中國貸款融資項目的主權違約風險。

他說:「我們將看到更多的能源項目通過私人項目融資方式實施,中國投資者通過組織貸款或提供股權投資,並通過事先約定的購買協議或用戶費用份額來收回投資。」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