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麼日子?談談你所不知道的「臘八」(圖)


「臘八粥」的由來與佛教還頗有淵源。(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原始圖片:Adobe stock )

今天是黃曆臘月八日,又稱臘日、臘八。臘月則是一年之末的最後一個黃曆月份,俗稱歲尾,又稱冰月、寒月,文人墨客多稱為嘉平月。

「臘」,起源於中國上古神農時,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歷史。《爾雅》載:「凡年末歲初之交,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臘」本是一種祭禮,商朝將過年直稱為「祀」。人們每年用獵獲的禽獸舉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古人稱之為「臘」或「蠟」,周朝時「臘」專祭祖先,「蠟」專祭百神。)其中冬祀的規模最大,也最隆重。後來將冬祀稱為「臘祭」。因此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將舉行冬祭這一天稱為「臘日」。

臘日當時並不固定哪一天,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後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但並不吃臘八粥,只是祭祀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時,才將黃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並祈求豐收和吉祥。

臘月 為何又叫「嘉平」?

相傳周朝末年,在陝西咸陽南關,有一個叫茅濛字初成的人,是東卿茅君盈的高祖。茅濛性情慈悲良善,平日常積德行善,儉樸素淨,博學多聞。他預見周朝將越來越衰敗,所以從來不到諸侯那裏求官做。他常常感慨於人生轉眼即逝,要抓住適當的時機處理好自身的事。於是他拜北城鬼穀子為師,跟他學習長生之術和仙丹秘方。

周亡後,他又進入華山,遠離塵世靜心修煉,修道煉丹,後來乘龍駕雲,白日成仙升天。在他成仙之前都城裏就流傳著一首歌謠:「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太清。時下玄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嘉平是臘月的一種叫法)。」

後來秦始皇愛好修仙求道,聽說這事後,就把臘月改名叫「嘉平」了,一直流傳至今。

臘八粥的由來

「臘八粥」的由來與佛教還頗有淵源。

相傳,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的太子,二十九歲那年捨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行。在這六年苦行中,他每日僅食一麻一米,終因飢餓暈倒在摩揭陀國(在今天的印度)人煙荒僻的尼連河邊。這時,被一個牧羊女看到了,她把自己帶的各種雜糧混合在一起,採集了野果,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地喂,把他救活了。他恢復體力後,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坐了七七四十九天開悟成佛。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即釋迦族聖人的意思。這一天正是中國的黃曆十二月初八日,後世的佛教徒為了紀念釋迦牟尼的艱苦修行得道和牧羊女的功績,佛門之中及佛門弟子便在每年的臘八用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布施眾生。「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或為「成佛節」。這種粥被稱為「臘八粥」。

後來隨著佛教的普及,這個紀念活動傳入民間,遂演變為習俗。每到此日,家家戶戶都要熬上一鍋「臘八粥」,不僅大人、孩子要吃,而且還要給家裏的牲畜餵上一些;此外,在門上、牆上等地方也要抹上一些。

由於「臘八粥」與佛祖成道有關,相應的還有一些民間流傳的美好故事。

傳說,從前有一個公主要出家修煉,她自己定下臘月初八這一天出家,誰都勸說不住。這個公主平時愛吃粥,這天早晨母后用大黃米、豆子和大棗親自為她煮粥,皇姑吃了皇家最後一頓飯就出家了。

皇后以為她去幾天吃不了苦,就回來了,可是公主一去幾年沒回來。母后下旨將公主接回來,公主沒有回來。皇上又下旨讓她回來,她還是沒回來。於是,皇上又下令將寺院中最累的活給她幹,可是苦累對於公主來說甚麼也不算。

一年天大旱,皇上又下令將寺院最難最累的活給公主幹,於是住持就讓公主每天給寺院中所有的花澆一遍水,如澆不完,就要她還俗去。公主每天起早貪黑到山下去提水。幾天後河水乾了,住持就讓她到更遠的河裏去提水,並告訴她,你如果負不起這個責任,你就回皇宮去吧。

公主心已堅定,想了一個辦法,她搭了一個棚子,求老天下雨。她定下午時下雨,如果午時求不到雨,她就與這柴草棚一起焚燒。第二天起大早她就開始求雨,午時已到沒有下雨,於是她就將棚子點著,她坐在棚裏紋絲不動。這時她頭頂上空突然起一塊雲彩,下起雨來,將火澆滅。

皇后同皇上又下旨讓她馬上回來,皇后想她想的吃不下飯了,皇上想她想的不能上朝了。公主接到聖旨後,將自己的手剁下一隻給母后捎回去,把自己的眼睛挖下一個給父皇捎回去。

皇上與皇后看到這些後,眼淚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同時也為公主高興,修佛向善的心這麼堅定,可以割捨世間的一切。這時,皇上抬起頭來向上蒼祈禱:還我公主全手、全眼吧。

不知是上蒼聽錯了,還是另存甚麼天機,還給了公主一千隻手和一千隻眼。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公主就把這臘八粥流傳下來了。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