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被炒 人生低谷中磨礪以待時機(圖)


失業前Dickson的月薪超過3萬港元,失業後找不到工作,唯有打散工暫時維持生活,以前衣冠楚楚的中環精英如今要送外賣。示意圖。(圖片來源:Solomon203/wikipedia/CC BY-SA 4.0)

【看中国2021年1月8日讯】香港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都出現裁員潮,加入失業大軍的的港人除了來自餐飲業、旅遊業、航空業,亦有銀行業。曾經任職銀行的Dickson於去年11月被解僱,為維持生活只有打散工,包括送外賣、洗車等。感受人生低潮,他未言放棄,表示會繼續進修,保持競爭力。

《蘋果日報》採訪了失業不久的Dickson。現年29歲的他在碩士畢業後便加入銀行業,做金融法規相關的工作,任職三年有餘。Dickson表示,此類型工作在銀行架構中一定要存在,形容是銀行業的鐵飯碗,雖然聘請的人手不多,但也甚少炒人。

因此去年11月,當人事部電話通知被解僱的消息時,他感到錯愕,害怕和無助湧上心頭,希望公司可以改變決定。

Dickson任職的外資銀行去年第三季依錄得盈利,但因為盈利減少,而且公司對前景不明朗,因此決定裁員,香港分公司削減10%的員工。Dickson對於公司在盈利情況下仍然裁員,表示憤慨。但兩三日後,他就接受現實,選擇公司的賠償方案提早離職。幸得公司賠償尚算「優厚」,Dickson可以靠賠償金和積蓄暫時維持生活。

Dickson失業前的月薪超過3萬港元,在年輕的普通工薪一族中算高薪人士。疫情肆虐下,香港公司都普遍減少招聘,Dickson寄出40多份履歷,接洽10多間獵頭公司,最後僅獲得一個面試機會。他坦言,市場的空缺不多,自己亦不想轉行,故決定在找本行工作的同時,暫時做些散工。養車、衣食住行等開支樣樣都需要錢,散工收入可以暫時維持生活。

散工的日子並不好過,以前衣冠楚楚的中環精英如今要送外賣,Dickson要克服巨大的心理關口。他自嘲,上個月還在Soho吃飯,去中環酒吧消遣,如今成為變賣相機等家當,為糊口而奔波的「外賣仔」。

除了送外賣,Dickson還幫人洗車,任職攝影助理,他坦言當初的確放不下面子,但「馬死落地行」,比起面子,有收入維持生活更重要。

令Dickson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家人和女朋友都體諒他的遭遇,身邊人也紛紛伸出援手,介紹工作幫他度過燃眉之急。這些令他明白,幸福並非要享受,吃美食或穿名牌,只要有身邊人的關懷就已經足夠。

一次失業令Dickson心態上成熟了許多,也領悟到人生應該未雨綢繆,多學技能裝備自己,以備不時之需。他還指會趁空餘時間,進修行業相關課程,保持競爭力。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