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為何要對阿里巴巴下手?(圖)
馬雲(圖片來源:PHILIPPE LOPEZ/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2月28日訊】10月24日,在中國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馬雲怒懟王岐山的演講是阿里巴巴由盛轉衰的滑鐵盧。首先,11月2日,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高管被監管部門約談,其次,3日,螞蟻集團有可能成為全球史上最大IPO被緊急叫停。12月24日,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宣布,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的涉嫌壟斷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11月24日早盤,港股阿里巴巴股價跌幅最高近9%。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稱,調查原因是阿里巴巴集團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二選一」的爭議由來已久。2015年「雙十一」網路促銷活動後,另一家中國電商巨頭京東就向監管部門舉報,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商場要求商戶只能在天貓和競爭對手京東之間「二選一」。2019年,京東以此起訴阿里巴巴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其後,拼多多、唯品會等其他電商平臺也加入戰局,申請以第三人身份加入訴訟。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和唯品會背後的重要股東為騰訊集團。事實上,騰訊集團在2014年與奇虎的「3Q大戰」中,要求用戶「二選一」,卸載自家的QQ,或者對手的360。奇虎因此起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過,兩次審判中,奇虎都敗訴。
阿里巴巴為何此時因「二選一」行為被立案調查尚難以判斷。雪上加霜的是,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稱,四大監管部門近日將再次約談阿里系的螞蟻集團。
短短几天時間,中國最大的網上金融公司螞蟻集團經歷了高處跌落的痛感。包括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有消息稱,中央多部門的調查組早於11月底已進駐阿里巴巴,還進駐了騰訊、美團等巨型科網企業。
如果我們將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反壟斷風暴歸結於馬雲的口無遮攔,顯然是不準確的,因為對網際網路企業的整頓早已在醞釀之中,馬雲的演講只是一個導火索。為什麼中國要此時劍指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的背後存在怎樣的考量?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反壟斷指令來自最高層
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隨後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也專門提到了相關反壟斷議題。現在,阿里巴巴已被中國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可見,反壟斷來自中共最高層的決定。
網際網路金融業內人士宋青披露信息說,自中央聯合調查組上週進駐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企業以來,調查進展順利,估計下一步會對涉嫌壟斷企業,作出處罰。她說:「立案肯定要有結果,應該是高層的意思。半個月前,有關螞蟻國有化的方案和阿里國有化的方案已經被故意放出來了。那些方案都是有紅頭文件的。上述企業國有化已經是肯定的,此舉應該是加快國有化的速度,但是我覺得現在有殺雞給猴看的意思。」學者關興旺指出,官媒利用製造輿論,塑造政府正面形象:讓民眾仇恨富人,現在要下手的又是一家大公司。民眾一看,拍手稱快。所以中共藉助民眾這種心理。藉助喉舌高大上的宣傳,悄無聲息的搞國進民退。中共最終要治理的所謂金融亂象,一點都解決不了,可是,國有化卻在一步一步地推進。
第二,反壟斷的目的在於國有化
部分觀察人士分析,馬雲早在11月2日的監管會議中就主動提出,願意將螞蟻集團之部分持股奉獻給中央政府的傳聞來看,未來螞蟻恐難逃被中共收編的命運。中國這一系列緊掐網際網路民企的整改,雖有整頓市場亂象的用意,但也恐讓國企後續得以趁機取得包括螞蟻等科技巨頭的股權,遂行中共所謂的「國進民退」政策或是「紅色資本主義」。而中共緊縮對科技巨頭的管控除了有內部的維穩因素,也有外部的地緣政治考量。
然而,以中國政府一波波的嚴管措施,以及對螞蟻和阿里巴巴最新的升級審查來看,未來螞蟻部分「收歸國有」的可能性很高。
而「紅色資本主義」一書的共同作者傅立澤.霍伊也認為,政治嗅覺敏銳的馬雲願意拱手相讓螞蟻的經營權,再次凸顯出中國一黨獨大的極權本質。
霍伊指出:「在習近平的眼中,黨才是核心,才是最重要的一切,就這麼簡單。所以,民營企業即使為私人所擁有,最終還是受國家和共產黨管控。如果中共想要接管、也決定接管,企業就會被接管。民營企業家是沒有能力抵抗的,尤其無法(像美國一樣)可以透過獨立的法院系統來反擊(政府),只可能透過黨內派系或其政治盟友的私下角力,來達成協議。」
第三,保政權,防範顏色革命
時評人士鄧聿文在文章《中共加強平臺金融資本監管的政治用意》一文中指出,中共一向對民間金融資本的力量有很深猜忌,過去出於發展網際網路產業的考量,對網際網路平臺採取了比較容忍的態度,然而一旦它們深度染指金融乃至藉助平臺釋放出巨大政治能量,無疑會觸及中共敏感神經。
近年來,以P2P(網貸)為典型表現形式的網路金融平臺和公司"爆雷"和"跑路"頻出,很多指望一夜暴富的中低收入階層民眾把大部分積蓄投入網貸,導致血本無歸,這些"金融難民"轉而向政府討說法。
然而,比起阿里、京東、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來,這些P2P公司只是小螞蟻。如果說,它們產生的金融風險對社會乃至對中共統治只是小池塘的風波,構不成很大衝擊,那麼網際網路金融巨頭有能力掀起的,則堪稱幾何級的完美金融風暴,其對中國社會和中共統治的衝擊將會非常大。
中共對網路金融加大反壟斷力度和節制資本,重塑監管權威,決不僅僅針對過去金融科技在發展過程中缺乏監管丶盲目發展丶快速擴張所帶來的風險防控的需要,同時也是防範網路巨頭對中共權力的挑戰,是有著政治考量在內的。
馬雲對當局金融監管的攻擊,讓中共意識到在當下這種特殊時刻,若放任這些網路巨頭以金融創新為名,挑戰監管規則,綁架國家金融,‘大到不能倒’,進而將它們的勢力觸角伸入到各方包括政治領域,將對中共統治構成大患。吳小暉和安邦保險集團的政治教訓不可不防。
吳小暉利用裙帶關係用十多年時間將他的安邦保險打造成一個資產上萬億的龐大金融集團,然而他觸碰了習近平政治安全的底線,從而以反腐之名被習一舉打掉,吳被判18年,他的金融帝國也被官方接管變成國有。吳小暉的下場提醒民營企業家,不管你背後看起來有多麼大的勢力,只要觸犯了中共政治安全的底線,就難逃被清算的命運。
馬雲的言辭使當局有一種緊迫感,尤其在美中對抗的特殊時刻,再不借強化網路的數據平臺監管來防範和敲打這些網路巨頭,規範和約束資本的力量,恐怕就晚了。
臺灣智庫諮詢員張國城分析:中國經濟政治朝向「國進民退」,馬雲的好日子到頭了。馬雲個人集團的影響力太大了,引發中共的隱憂。習近平講話很多人不想聽,馬雲講話到處流傳,馬雲被認為經營之神,被很多人當偶像,反觀把習近平當偶像的少,中共覺得尾大不掉,不要太囂張,你的一切是黨給你的,不要以為自己多了不起。
我認為,習近平對待民營企業的心態與對待維吾爾人、蒙古人一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唯一的辦法就是逐步同化、消滅。習近平的「國進民退」戰略就是新公私合營。新公私合營的動機,絕非官方宣布的「改善企業治理結構與管理水平」。而是希望通過民企入股國企,降低企業債務率,將國企做大做強。政府雙管齊下地用政策逼迫使民企與國企混改。習近平除了經濟考量外,更重要的是政治考量。他要通過混改牢牢控制民營企業,切斷顏色革命的經濟命脈。
現在,我們總結一下。中國政府對阿里巴巴集團反壟斷調查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目的在於政權安全。習近平之所以提出混改的第二次公私合營,就是要避免民營企業做大,尾大不掉,最終成為政權安全的隱患。阿里巴巴、京東、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的快速成長已經威脅到中共政權的穩定。但在目前中國經濟嚴重下行,中美脫鉤的形勢下,中國政府對大型民營企業的收編會進一步增加中小民營企業的恐慌感,加速資本外逃。發展還是保政權?這是一個兩難選擇,但面臨困境的中共政權似乎已經考慮不了這麼多了。正如有學者指出:在中國,每一場盛宴的背後,都有著資本與權力格局的流變。從燈火初上到杯盤狼藉,從觥籌交錯到茫然四顧,從繁華到離散,從飛揚到落幕,映射出一個時代的背影。在剛經歷一場大疫,全球經濟萎靡不振的時候,這個中國的狂歡派對,尤為扎眼。「螞蟻」,是一個很特別的意象。一個分工明確、數量龐大的蟻群,可以短時間建構一個龐大精密的地下工程。或許正是這個卑微但卻又龐大的群體使中共高層恐懼不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