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厚植能力的契機-在疫情中受教(組圖)


台灣厚植能力的契機-在疫情中受教。(以下圖片來源皆為Adobestock)

嚴長壽:「從疫情中受教,是台灣厚植能力的契機。」讓多元的文化經歷時間的淬鍊,慢慢綻放

如今疫苗雖然已現曙光,但離全球解禁還有漫長的等待歲月,甚至持久戰才剛要開始,更遑論恢復正常生活的時間。

對比世界其他國家,台灣疫情控制相對穩健,傑出的醫療水準、嚴謹的疫情指揮,加上大家的努力,得以讓世界刮目相看。但我們不能心存僥倖,在疫情停滯中,我們的心態不能停滯,更不能白白空手而回。這是一次「厚植自己的能力」最好的機會,我們除了受災,還必須從中「受教」。

從觀光旅遊來看,如果我們還停留在推廣三、四十年前的行程,早就不足以承載未來。但我們卻也見識到,因國境封閉,原本專營國際旅遊的業者,紛紛轉向國內的旅遊業者爭搶生意,在無學習、無規劃的情況之下,不但沒有提升台灣旅遊的品質,反而因政府的推波助瀾,衍生了國旅亂象,讓本來承載有限的國旅市場,極有可能再次重蹈幾年前迎接陸客潮的景況,再一次未蒙其利,深受其害。

當我們已經走向一個新的文明之時,身為旅遊業的夥伴,更有義務把大家帶向一個新的境界。過去我們有好幾位文化人、美學大師和禪學大師,曾在不同時期帶團遠赴國外的美術館、博物館參訪學習。

學員不惜付出高昂的代價,就是為了學得深,學得好,學得有價值。我們可以大膽提出一種想像,如果現今團員的素養都大幅進步,語文能力比導遊更好,歷史掌故也懂得比導遊更深、更廣,甚至從業同仁應自許「人人都是美學家、各個都是文化人」之際,領隊就不能再靠佣金、殺價來攬客,必須努力與時俱進,蛻變成為有國際視野、文化內涵的角色,而現在正是整個台灣旅遊脫胎換骨的一個大好機會。


脫胎換骨「轉大人」。(以下圖片來源皆為Adobestock)

脫胎換骨「轉大人」

談這些不是批評,而是對曾經共事的同業更深切的期許。如果我們還停留在彈性湊假的熱潮裡,持續大力撒錢、搞內需、鼓勵暴起暴落的消耗型態旅遊;對遊人本身是磨損;對資源來說是剝奪;對旅遊觀光業的提供者是消耗;對自然環境是傷害,那麼我們的生活文明、旅遊觀光品質及文化深度,就無法普及和深化。

從積極正向的角度放大來看,這波疫情也正好是台灣整體難得「轉大人」的契機。過去台灣一直高喊產業升級,可是一直未有成效,政府應該趁此機會,捨棄那些進入門檻低、容易下手的低垂果實(The low hanging fruit),把經費與資源用在刀口上,例如,產業界原來缺乏的人才、學術界原來不足的技術,可以藉此調節、補課;讓待業的大學生得以學習實務的經驗;讓產業界的老師傅、技師們趁這個空檔,可以培養下一代的夥伴,甚至輔導那些因少子化面臨倒閉潮的學校,積極改制,讓教授重新進修,學生再次學習,而且特別聚焦在AI無法取代的生活能力與美學素養,力求全面性的轉型升級,努力擺脫單一語系的市場思維。


如今疫苗雖然已現曙光,但離全球解禁還有漫長的等待歲月。(以下圖片來源皆為Adobestock)

博雅於生活

如果我們的教育還在教導未來機器可以取代的內容,遲早會被淘汰。可以想見未來十年之內,一個人若只有一項單一的技能,並不足以支撐未來。在科技時代,也更加凸顯跨界學習與「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或稱general education通才教育、全人教育)的重要。

賈伯斯在去世前幾年成立了公司內部培訓人才的「蘋果大學(Apple University),請來哈佛、耶魯等名校的講師開課,除了教授公司決策與科技專業之外,也強調溝通技巧、文學、藝術、音樂與舞蹈等素養的培養,因為光有技術,產品將欠缺文化與內涵,更無法創造出感動人心的品味,科技最終還是走回了人性。

台灣到目前為止,很幸運的都沒有封城,當我們在為自己能正常生活及健康的盼望明天而感到深深確幸之際,我們其實更應該利用這段沉潛期,廣泛的為自己增能、進修,看幾本大書、接觸經典的古典音樂、戲劇、增強體力、投入自然奧妙深處,甚至沉澱心境,與自己相處。當我們的生活因為懂得音樂、文學、戲劇、山海拓展等經驗時,生命將有所提升。

放大格局來看,如今台灣社會已經發展出各種成熟的生活風貌,不管是腳踏車、三鐵、衝浪、山海體驗等等,也逐漸成為年輕一代更正向面對生命的態度。此外,原住民文化、生活體驗、多元的民宿風情、小鎮文化,這些都是我們能夠發揮的優勢,可以吸引更多世界的朋友前來欣賞,生活的文明需要時間的淬鍊,生活的精采也將在各個角落慢慢詮釋和綻放。
 

本文整理、節錄自嚴長壽《我所嚮往的生活文明》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天下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本文留言

作者嚴長壽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