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蔣介石日記2個字讓張學良痛哭(圖)


張學良看了蔣介石日記後,對自己的西安事變舉動悔恨交加。(網絡圖片)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在扣押蔣介石期間,張學良偷看了蔣介石的隨身日記後,便深覺羞愧汗顏。據說,正是看了蔣介石日記後,張學良就對自己的事變舉動悔恨交加,竟多次在蔣介石面前泣不成聲。那麼,蔣介石的日記中究竟記錄了些什麼呢?張學良的變化又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原來,在日記中,蔣介石每天都以「雪恥」警示自己,並制定了長期細緻的抗日規劃。其中包括修訂陸軍法典,購進先進武器,擴充陸軍空軍,建立兵工廠等。特別是,計畫用六年時間,在德國的支持下,以德式裝備組建六十個師,然後伺機收復張學良的老家——東北三省。

有強大德國的支持,這讓張學良看到了打回老家去的希望。

那麼,作為當時軸心國的德國,為什麼會幫中國組建軍隊呢?中國和德國是如何一拍即合的?蔣介石的德械師又經歷了哪些傳奇呢?

德國在希特勒上臺以後,軍費逐年上升。為了維持高額度的軍備生產,德國急需進口一批鎢礦作為其重要的戰略資源。而中國正是鎢礦資源豐富的國家。

當時的中國,形式上統一,實際上軍閥擁兵自重。隨著日本對華侵略的進一步擴張,更使蔣介石感到勢力單薄。特別是與蘇聯交惡後,急於尋找新的國際力量建立同盟,蔣介石把目光轉向了德國,他迫切需要德國提供軍事支持。

相互的需要使中德兩國進入蜜月期。1936年,希特勒曾專門致電蔣介石,稱「中德兩國之間的貨物互換,給予兩國經濟的發展以莫大的幫助。」

德軍上校馬克斯・鮑爾,1927年11月,應蔣介石之邀來華,出任第一任駐華德軍總顧問。他在對國軍進行大量考察和調研後,迅速以全式德式裝備,幫助蔣介石組建了一支教導隊,這也是國軍多兵種現代化部隊的雛形。後來繼任者佛采爾,將原教導隊擴編為三個師,這三個師便是蔣介石最早的三個德械師。

漢斯・馮・塞克特,前德國陸軍總司令,1934年5月成為第三任德國駐華總顧問。他來華任職,足見當時德國政府高度重視對華關係,這位「德意志國防軍之父」一到中國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根據他向國民政府遞交的《陸軍改革建議書》,蔣介石決定從1935年起施行「六十個整編師計畫」,打算用六年的時間,以德式裝備和編制組建六十個現代化的陸軍師,「德械師」一詞便由此而來。那麼,「德械師」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德械師」士兵們頭戴德制M-35鋼盔,手握中正步槍。這中正步槍是根據德國1924M毛瑟槍仿製的,是當時世界上較為先進的步槍之一,殺傷力遠強於日軍的「三八大蓋」。此外,「德械師」還以班為單位配備一挺捷克式ZB-26輕機槍。

直至全面抗戰爆發時,德國幫助完成二十個「德械師」的編制,不久,中德合作就被迫終止。那麼,被蔣介石寄予極大希望的這次雙贏的合作,為何忽然中止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中德關係的破裂呢?

隨著日軍侵華腳步的加快,中日矛盾加劇,德國在處理中日關係上陷入兩難。1938年2月,由於歐洲局勢的變化,德國最終決定支持日本。中德長達十年之久的合作就此結束。

這十年,共計有四位德軍將軍、135名德國顧問先後來華任職。約有30萬國軍裝備了德式武器並接受德式訓練,德國人還幫助開辦兵工廠和軍事學校。

真正「德械師」的數量沒有記載中的那麼多。即便是在已完成整編的二十個「德械師」中,每個師所配的德式裝備都參差不齊,接受德式培訓的程度更是不盡相同。其中,裝備訓練最完全的師,也只有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和第36、87、88師而已。德械師在當時並不打算做為作戰部隊使用,其中教導總隊是樣本師,基本都是由精心選拔的高素質士官組成,是以後要安插到各個部隊當種子用的。

不可否認的是,這十年的軍事活動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防實力,為日後在正面戰場上牽制、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做出了積極準備。

特別是在兩次淞滬會戰中,國軍「德械師」的表現曾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一二八」淞滬抗戰時期,兩個德械師第87、88師支援第十九路軍對日作戰。兩師官兵給來犯日軍以猛烈的回擊。迫使日軍四易主帥,多次增兵。並取得了「廟行大捷」等戰役的勝利,大漲國軍威風。

「八一三」淞滬會戰,蔣介石首先投入了最得意的德械師,試圖讓外國人見識下中國軍隊的軍力,讓日軍知難而退。第87、88師兩個「德械師」的德制火炮,發起了令日軍窒息的猛烈炮擊。隨後,便採用德國式「閃電戰」,主動向日軍陣地發起猛烈攻勢,重創日軍,差點就攻下日本的海軍陸戰隊總部。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國軍「德械師」官兵們英勇殺敵、犧牲慘烈。湧現了如「四行倉庫戰役」中團長謝晉元,「雨花臺戰役」中旅長朱赤等一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德械師」,國軍中名副其實的王牌師!

可惜抗戰中,這樣的德械師太少,有的部隊只是名義上的德械師,士兵素質及裝備遠達不到標準。如果淞滬會戰中再多幾個像第87、88、36師這樣的「德械師」,完全可以把日本趕下大海,改寫抗戰歷史。

蔣介石在選擇全面抗戰的時間上被迫提前了。如果再晚一兩年,國軍就能接受更多的德式裝備和德式訓練,上海就不會潰敗,上海、南京不丟,就不會陷入血戰八年幾乎亡國的地步。

編按後記:

張學良九十歲親述(光碟錄音為證):

我從國外回來,為什麼又去打共產黨呢?……老總統說實在地,對我是不錯。我回來了,老總統跟我講:「一個你去打劉黑七(按:土匪),一個是你去打共產黨,到山上去。」……我自己選擇了它(打共產黨)……大概一般人都不明白,東北軍是我的包袱。我當時跟(老)總統說:「我不想帶東北軍了。」所以我當京滬衛戍司令的時候,我就不帶這個東北軍了。

張學良說「九一八」

說「不抵抗」是中央的命令,不是,不是的!……那個「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我根本沒有請求政府……我沒把日本看透……我就沒想到日本會敢那麼樣來!(《張學良口述歷史》)

張學良評「西安事變

誤長官,毀僚友,害部屬。

1958年11月23日,張學良在臺灣大溪見蔣介石。張淚湧,蔣濕眶。張對蔣講了一段話肺腑之言:

我先前一直存著一個幻想,誤認共產黨也是愛國分子,希望國共合作來救中國。數年來共匪的作風,使我覺醒,我是幼稚愚魯,我不怨恨任何人,只恨我自己無識。

……總統未作答,只說「西安事變,對於國家損失太大了!」我聞之,甚為難過,低頭不能仰視。(《幽禁21年張蔣淚對》)

本文留言

作者高會民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