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假新聞如何把節奏帶飛(組圖)
當今假新聞充斥世界,要獲得真實資訊,真的需要一雙慧眼和獨立思考、推理能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11月25日訊】毒品在美國被合法化了?打開微信搜索,輸入「美國毒品合法化」幾個字,映入眼帘的無不是駭人聽聞的標題:什麼《活久見 美國又有多州宣布毒品合法化》、《驚!美國多州宣布毒品合法化》……坦白說,小編看到這些標題,也被驚出一身冷汗——生活在美國多年,竟然不知道美國多州已經宣布毒品合法化,就更談不上知道「美國又又又有多州宣布毒品合法化」了。莫非中國微信的網編比生活在美國多年、天天和新聞打交道的小編還瞭解美國?
網路截圖
「黑羊公社」最近也發表了一篇文章談及此事。該文作者表示懷著「敬畏」的心情,他點開了老牌愛國營銷號「北美留學生日報」的一篇《瘋了!海洛因等毒品在美國多州合法化!歐美被新鴉片戰爭打垮了》。
驚訝於其對情緒挑撥之嫻熟,對事實歪曲之明顯,對主題展開之自然,看完之後他感覺到,什麼「斷章取義」「歪曲事實」「挑撥情緒」這種北留最喜歡往別人身上貼的標籤,貼回給自己其實再適合不過了。
到底什麼被合法化了?
這篇文章首先是個標題黨。
從標題上看,美國似乎把海洛因等毒品給合法化了,其隱含的意思自然是持有、運輸、吸食、販賣等一系列行為都可以逃脫法律的制裁。
從實際效果上看,評論區裡的讀者們也做出了類似的理解:
論如何從一個標題腦補出整套陰謀論
然而實際情況如何呢?我們不妨去看看投票選項的說明。
以渉事的俄勒岡州110法案為例:
網路截圖
翻譯大意:
一個「是」的投票支持使個人非商業性持有受控物質的懲罰不超過E類違規行為(最高罰款100美元的罰款),並建立一個吸毒成癮治療和康復計畫,部分資金來自於該州的大麻稅收和州監獄節省。
前半句用人話說,就是以後不以販賣為目的持有一定數量的毒品,最高懲罰不超過100美元罰款。而在此前,如果一個人被抓到持有這些毒品,那麼等待他的是刑事指控和牢獄之災。
後半句則是說,現在不以販賣為目的持有毒品不是不用坐牢了嘛,監獄的開支不就節省了嘛,那麼我們用省出來的錢,加上對大麻所征的稅款,來建立一個吸毒成癮的治療與康復計畫。
結果到了這,就變成了這樣:
網路截圖
蒙太奇遇上假新聞
文章還提到,上世紀20年代,一個名叫庫裡肖夫的蘇聯導演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把兩個不相干的鏡頭減貼在一起,可以產生第三種含義。用電影《一步之遙》裡的話說,「一個男人接嬰兒的臉,慈祥;一個男人的臉接一個光屁股的女人,流氓。」這種手法後來被稱作「蒙太奇」。
北留顯然對這種手法非常熟悉,因為他們善於將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拼接在一起,給人造成一種「一切都是有聯繫」的感覺。
在先前一篇《泰國又爆發大規模遊行,幕後黑手可能是美國?》的文章中,作者旁徵博引,從泰國講到香港,再到伊朗示威,再到所謂「昭昭天命」的思想傳統,一套下來,「美國CIA幕後操控泰國遊行」的結論就被灌進了讀者的腦子中。
看上去,這個論證過程好像十分充實,有豐富的材料支撐;然而,如果仔細考察,就會發現這些材料是以一種近乎意識流的形態組織起來的,所謂的「有理有據」,只不過是無關材料的機械拼接所營造出來的幻像。
總結:混淆與模糊
這篇文章所用的伎倆,其實可以用「混淆」與「模糊」兩個詞來總結。
所謂混淆,是指混淆了兩組概念。首先是「去罪化(decriminalization)」和「合法化(legalization)」。以中國法律為例,我們不僅有刑事處罰(犯罪),也有行政處罰(違法)。去罪化,僅僅意味著不會受到刑事檢控,而不意味著免於行政處罰。
所謂的「毒品合法化」,其實是「持有少量毒品去罪化」,雖然不用面臨牢獄之災,但是還是要被罰錢。而北留一上來就扣上「合法化」的帽子,自然是歪曲了事實。
其次,「硬毒品」與「軟毒品」的概念,也一直在被作者偷換。有時候,作者得出的結論明明是關於「硬毒品」的,拿出來的所謂證據卻都是「大麻怎麼怎麼樣」,根本不能組織起有效的論證。
而所謂「模糊」,則是指模糊文章的主線。美國毒品氾濫是一個問題,110號法案是另一個問題;大麻要不要合法是一個問題,鴉片戰爭又是另一個問題。作者模糊了這些問題的界限,看似旁徵博引實則東拉西扯,讓讀者迷失在海量事實的洪流中。
其實只要牢牢抓住「法案合法化了什麼」「法案會帶來什麼後果」這兩個核心脈絡去審視文章,就會發現全文的組織結構其實一團糟。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篇文章更像是文學作品而非議論文章,因為它是通過訴諸「美國」「大麻」「毒品」「鴉片戰爭」「致敬」等高度情緒化的「詩學意象」來完成對讀者的說服的,邏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無足輕重,甚至可以被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