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天定 生死簿裡爲何人名有五個字的?(圖)
地府十王等眾圖殘卷。(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朝代更替、世道興衰、戰爭、天災就像大戲一樣一幕幕的不斷的上演著,有人可能想,這些能不能避免呢?特別是一場戰爭下來有多少生靈塗炭。袁枚老先生在《子不語》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或許能作為解答:
在朝廷派兵征伐緬甸的戰爭(指18世紀清緬戰爭)中,有昆明縣的一個皂隸(衙役)葉某,死了三天後又活過來,自稱是被鬼卒給勾魂帶到了冥府。據其言,那裡宮殿雄偉,朱門高大,很像是王宮。門外則坐著很多小官吏,手上都拿著一本小簿子,不停的在上面勾畫記載。記完,則小本子上就籠罩著一團黑氣。官吏們有的揉額頭有的捶腰,嘴裡念叨著累死了累死了,非常熱鬧。而葉某因為陽壽未盡,並不在應該陣亡的名單裡,所以就放還陽間了。
在回陽間的路上,葉某悄悄的問護送的鬼卒:「那些老爺們,手裡拿的是什麼簿子啊?」回答說:「記人的本子三本,記獸的本子五本。」葉某又問:「這些小本本是幹嗎用的呢?」鬼卒回答說:「自古以來,人間但凡有打仗的事情,都是上天預先定好的劫數,所以無可挽回。而戰爭中一切注定要死的人,都寫在這些小本本,哦,不對,學名應該叫做『黑雲劫薄』裡頭。哪怕是一頭騾子、一匹馬,都不會有錯的。畢竟仗打下來,死的動物比人多呀,所以記錄獸的本子當然就多了,有了『人三獸五』的說法。」葉某又追問說:「那這一劫中,應劫而死的人裡頭,有沒有省城裡的官員呢?」鬼卒笑了,「簿子上,第一名就是你家總督大人!」
當時,在滇南作總督的是劉藻,他是丙辰年間(1731年)由博學鴻詞科(一種在正常科舉序列之外臨時增加的科考機會,考生由地方督、撫推薦,屬於恩科性質)中的翰林,後來在那次劫難中自刎身亡了。
無獨有偶,近代「一.二八」事變爆發前,朱鏡宙老居士也講述了這麼一件事。朱鏡宙老居士是章太炎的女婿,一九三一年在一家銀行任經理,通常閑暇時,總有幾位朋友打打牌、聊聊天。
其中有一位是走陰差的,也就是晚上到陰曹地府上班的,他的職位並不高,是負責傳遞公文,替蘇州都城隍當差(在陰間上海的城隍,歸蘇州都城隍管轄)。他說,有一天上海的城隍廟送來一批「生死簿」,呈報蘇州都城隍,是他接收的,他好奇地翻開來看看是哪些人,結果令他大惑不解,其中名字多是五六個字的。隔天大家閑談,當時每個人都想不出原因,中國人名字最多四個字(複姓的),怎麼想也想不通。
三個月後,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日本兵在上海發動戰爭。這時他們才恍然大悟,以前上海送來的那一批生死簿,是日本兵在一二八戰役中的死亡名冊。
「生死有命」,即使戰爭陣亡的人,三個月前,名冊已經送到蘇州都城隍那裡了。這就說明瞭一般認為戰爭中橫死的,其實也是命中注定的;死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皆是注定的,確實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