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對抗白熱化非紅供應鏈成形

【看中國2020年10月29日訊】美中貿易戰及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美中對抗白熱化,加速供應鏈轉移,外企「脫中」、「去中」勢不可擋,近來美國更推動「經濟繁榮網路(EPN)」,以建立排除中國的「非紅供應鏈」,臺灣可望扮演重要角色。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倒數計時,外界關注美國經貿政策是否因選舉結果改變,但供應鏈撤中是大勢所趨,無論川普或拜登贏得大選,「非紅供應鏈」已逐漸成形。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外企已掀起一波撤中潮;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初期,除了防疫物資短缺之外,更因中國停工而出現斷鏈危機,各國開始意識到供應鏈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歐盟研究報告提及供應鏈過度依賴特定國家,日本政府撥款補助企業撤出中國;即使是對中態度飽受質疑的拜登,也主張將重要的供應鏈移回美國,「不用受中國或其他國家擺佈」。

因此,無論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為何,在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都有意推動供應鏈重組的情況下,中國以外的「非紅供應鏈」逐漸成形,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一向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產業更是「兵家必爭」,美方也有意加強臺美經貿關係,國務次卿柯拉奇9月訪臺就是明顯訊號,臺灣可望在「非紅供應鏈」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經過數十年的產業西進,臺灣對中國的經貿依存度相當高,目前對中國出口比重仍超過4成,且對外投資大多數在中國,儘管近年來台商回流,對中國投資熱潮退燒,但臺廠在中國的投資仍相當驚人,加上中國龐大的市場,臺廠也不太可能完全斷開「紅色供應鏈」。

因此,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過程中,如何調整在「紅色供應鏈」的角色?如何參與「非紅供應鏈」?將是臺灣產業必須面對的挑戰與機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鄭琪芳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