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崩潰 慘痛的教訓讓日本走上怎樣的道路?(圖)


圖為2020年8月,2位遊客在觀景臺俯瞰東京。(圖片來源:CHARLY TRIBALLEAU/AFP via Getty Images)

二戰後的日本經濟恢復的非常迅速,在經歷了一段戰爭的重建期後,在美國的幫扶下,日本迅速的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短短幾十年成為了亞洲範圍內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雖然近年來被中國超越,但是日本仍是亞洲最為富強的國家之一。從1956年後,日本開始急速的經濟增長期,這種經濟奇蹟在當時世所罕見,日本一共經歷了從1954年到1957年的神武景氣,1958到1961年的岩戶景氣,1962年到1964年的奧林匹克景氣,1965年到1970年的伊弉諾景氣。幾次高速的發展讓日本迅速走上了強國之路。

日本的重建

而在整個經濟高速發展期間,日本農業實現了機械化,現代化,單產居世界前列,而從事農業的人口卻從1955年的41%下降到1975年的13.8%,而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從業人口大幅度上升,在七十年代,日本每萬人就有21名自然科學研究員,僅次於美國。

而日本能迅速的復甦,離不開幾個原因,其一就是美國的幫扶,還有就是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調整國內產業結構,促進出口。例如,60年代末,日本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之一,並大量出口。當時,日本生產的纖維和黑白電視機出口美國,超過美國該產品進口數的1/10。

日本人在工廠

不過日本的超高速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經濟的告訴發展同樣帶來了一些問題,那就是不動產行業的經濟泡沫,1988年,不動產業持續數年的高額利潤讓豐田汽車、富士重工、日立電機等等這些日本實體經濟的領頭羊再也按耐不住,開始大舉進入不動產業。這一下的進入讓本就一路走高的房價愈發的高漲,一時間以東京為首的各大城市全線飄紅,房價如火箭般上漲。

紙醉金迷的泡沫時代

然而日本本質上是一個資源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家,需要不斷的獲取資源進行二次生產,日本必須要用他國需要的商品來進行交換。如果投向不動產的資金越來越多,日本整個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就會向不動產業傾斜。出口創匯的製造業就會萎縮,能夠從他國獲取的資源也就越來越少,這也為日本的經濟埋下了不小的隱患,但是當時日本政府以及日本國民並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1989年,是日本房地產泡沫經濟的最高峰,以東京為例,石獅子眼前的銀座四丁目的地價是每坪(3.3平方米)1.2億日元。東京的另一個地標——東京帝國廣場,廣場下面一平方英里土地的價格,兩塊相加的價格竟然比整個加利福尼亞的土地價值還高,而一個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

當時的日本人還沉浸在自己經濟崛起的神話中。「把東京的地皮全部賣掉就可以買下美國,然後再把美國土地出租給美國人住。」莫邦富說,「在當時的日本報紙上這樣的言論經常可以看到,並且被大部分日本人接受並引以為豪。」

東京

然而日本人美夢沒有做多久,1991年開始,日本房價開始暴跌,當年就降了70%,相比下跌前的房價,跌前的那一年漲了100%。而且下降的趨勢並沒有停止,而是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銀行貸款斷供,股市也隨著樓市的下跌開始崩塌。而地產泡沫破裂後許多日本居民成為千萬「負翁」,家庭資產大幅度縮水,長期背上嚴重的財務負擔,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嚴重影響正常消費。日本銀行及非銀行機構的不良債務高達100萬億日元,最後成為壞帳的達到幾十萬億日元。倒閉和被收購的銀行和房地產公司不計其數,大量建築成為「爛尾樓」。

建築業飽受重創,1994年合同金額不足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國民經濟陷入長達十年的負增長和零增長,1991年之後,日本房價一直在跳水,一直跌到2002年才回暖。2001年最低谷時,東京平均房價已經從91年的272萬元每平米(按現匯率約人民幣15萬)跌到了61萬元每平米(按現匯率約人民幣3萬)。

崩潰的日本人

而在這次大危機後,也讓日本政府真正認識到了實業的好處,從此日本再度恢復了實幹派的模樣,日本企業紛紛進行了產業變革,發展高科技,提高企業專注度,堅決反對不務正業,成為了日本企業競爭力增強的開始,日本也因此又開始步入了經濟平穩發展的時代。

而這次危機也是所有日本人都難以磨滅的記憶。在日本有一個名詞「泡沫經濟」,特指八十年代那段瘋狂的時光;從1990年至今的二十多年,日本人又發明了一個名詞「失去的二十年」,足見日本人吸取的教訓之深。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