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難解糧食危機 農業「晶元」被外國控制(圖)


而作為農業「晶元」的糧食和蔬菜種子,中國也需要大量進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9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面對糧食危機也無法解決。而作為農業「晶元」的糧食和蔬菜種子,卻也需要大量進口。

使用美國技術的晶元生產企業在9月15日以後,不能再為中國華為公司提供晶元,這直接影響到了華為的手機業務。分析師們認為,華為在手機市場的競爭力與市場份額均將受到負面影響。最好情況為華為市佔份額降低,最壞情況為華為退出手機市場。

而作為農業「晶元」的糧食和蔬菜種子如果遭斷供,則對農產品產量產生重大影響,以至於加劇了糧食危機。農安天下,種為基石。種子是現代農業的基石,更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源頭。

9月21日,中國官媒新華社旗下《瞭望》新聞週刊2020年第38期發文稱,在走訪了黑龍江、河南、湖南等糧食大省後,不少農業官員、農民和行業專家反映,很多種子大量依賴國外,存較大風險。

黑龍江省克山縣素有「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的美譽,已有百年種植歷史。不過官媒發現,該縣種的馬鈴薯種子多是洋種子,品種名稱是「大西洋」--來自美國的進口種子。克山縣的大西洋品種馬鈴薯今年種植面積3萬畝,約佔該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的二分之一。

近年來,包括全球種業前十強在內的70多家國際種企進入中國,美國先鋒公司20餘個玉米品種已全覆蓋中國糧食主產區東北、黃淮海地區。

黑龍江種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黃春峰向官媒介紹,黑龍江省不少地方都在使用進口玉米種子。例如,黑龍江北部地區種植的玉米,多是一家公司從德國引進的品種,具有早熟、脫水快、抗倒伏等特點,得到大面積推廣。

美國先鋒公司選育的雜交玉米種子「先玉335」推廣至今已十餘年,是東北、華北玉米產區種植的主要玉米品種,在部分地區已成第一大品種。甚至有的東北育種工作者自嘲:「我們不用搞育種了,一個‘先玉335’就夠了。」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所長雷振生介紹,西部麥區一些地方也存在進口麥種。「過去,我們的主食品種主要是饅頭、麵條,原料以中筋小麥為主。近些年用於製作餅乾、麵包的強筋和弱筋小麥需求量大增,國內品種跟不上。」

而蔬菜種子對國外的依賴更顯嚴重,辣椒、洋蔥、胡蘿蔔、茄子、番茄、馬鈴薯、西蘭花……這些中國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蔬菜,不少都是外國種子長成的,甚至有的基本上全部依賴進口。

糧食危機,正在成為越來越熱門的話題。

今年武漢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一度引發了國際糧食市場波動。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與糧農組織近期共同發布的《嚴重糧食不安全熱點地區早期預警》,給出了具體的信息,「至少25個國家今年將面臨嚴重飢荒風險,全球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為了確保本國供應,武漢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俄羅斯、越南、埃及、印度等多個國家限制甚至停止糧食出口,全球糧食供應鏈受到很大衝擊,一些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更是陷入了極大的被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8月表態,「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過去數月,中國主要農產地區發生大規模的洪災、蟲災等災害,農作物受嚴重破壞。

7月24日,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吉林考察時強調,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綠色農業,「我十分關心糧食生產和安全。」

吉林松遼平原素有「黃金玉米帶」和「大豆之鄉」的美譽,是中國糧食主產區之一。

《新華社》7月22日報導稱,「吉林省的玉米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佳,平均容重700克以上、角質率80%以上、含油量比其他地區玉米平均高出0.3%、蛋白質含量平均高出0.5%......一項項權威檢測數據,直觀地展現了吉林玉米的品質。高澱粉玉米、高油玉米、糯玉米等專用玉米品質均優於國家標準,是食品、飼料和工業原料的優質選擇。」

中糧生化能源榆樹公司負責人表示,將玉米澱粉轉化為氨基青霉烷酸,該產品是青黴素、阿莫西林等藥品的原料。

並且玉米還涉及玉米油、玉米纖維飼料、玉米蛋白粉、生物天然氣、纖維素乙醇、乙醇產業鏈等。

同樣,大豆也涉及到很多用途,可以用來生產豆粕和荳油。豆粕可以用作生豬飼料、蛋禽、肉禽雞飼料、活牛等其他飼料以及大豆蛋白。荳油以及菜籽油、棕櫚油可用作食用油和工業用油。大豆卵磷脂在糖果食品工業、醫藥、造紙和制革的方面廣為應用。包括做成潤滑劑、建築材料、發泡材料等等。

習近平強調糧食生產和安全,不止是因為糧食危機,還涉及經濟多個領域的麻煩。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