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仁分享:台灣抗疫有成靠「三招」(圖)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陳建仁。(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国2020年9月10日讯】前副總統陳建仁週三於「凱達格蘭論壇-2020亞太安全對話」發表專題演講,向各國來賓介紹臺灣防疫的成功經驗,他表示,臺灣抗疫能成功最主要是基於「民主、透明與團結」,在疫情的挑戰下,展現了民主國家可貴的韌性和團結,才得以形成良性循環。

據蘋果日報報導稱,「凱達格蘭論壇—2020亞太安全對話」9月9日邁入第2天,當天上午邀請中華民國前總統陳建仁發表專題演講,針對臺灣防疫成功的經驗與後疫情時代提出觀點。

陳建仁在演講一開始,先歸納出全球防疫上的七點失誤:一、去年12月病毒現跡中國武漢時,並沒有被妥善追蹤;二、世界衛生組織(WHO)延遲宣布武漢肺炎構成「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三、太慢對來自疫區的旅客實施邊境管制;四、追蹤系統不完善,無法識別與病患近距離接觸者;五、封城之際,有些地區並沒有要求社交距離及個人衛生;六、沒有14天檢疫措施,就實施普篩;七、醫療物資大短缺與搶購問題。

陳建仁表示,臺灣的防疫模式可以給其他國家借鏡,把握謹慎的行動、迅速的反應以及超前佈署等要關鍵要素,都讓臺灣得以在這次疫情中,及時阻隔外來的病毒。

他指出,臺灣政府透過科技與居家隔離、健康管理中的民眾保持聯繫,並透過科技進行口罩分配工作;臺灣為確保每位國民都能領到充足的口罩,創建「口罩國家隊」,共有73家廠商、92條生產線,最後並有能力向美國、歐洲與各友邦捐獻超過60萬片口罩。

除此之外,陳建仁強調,臺灣能成功抗疫,主要是基於「民主、透明與團結」,臺灣政府自一月起,主動向大眾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的方式,奠定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基礎。

他認為這樣的信任基礎很重要,也能有效穩定社會、同時鼓勵民眾遵從政府規範,這樣的公眾信任基礎,需要從生活中建立。

陳建仁說,這次爆發的疫情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挑戰之一,讓人們真正見到民主體制蘊含的資訊開放、公眾信任、有效治理的正當性。

「人民之間互相信任是很重要的,當有透明、公開的疫情消息,政府公信力增加,才能成為良性循環。」他說,「如果臺灣沒有民主意識,防疫就沒有機會成功。」

另外,陳建仁也建議,防疫下的科技產業新思維,可以從「零接觸經濟」去思考,例如透過遠距問診、數位聽診器等等。在生活中,包括智慧監視、定位系統、無人化商店、網路購物等方面,都是未來零接觸經濟的發展方向,能有效在疫情中降低感染風險。

最後陳建仁說,後疫情時代互相協助是復甦經濟的關鍵要素,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隻身對抗疫情。他也重申:「臺灣可以幫忙,臺灣也一直在幫忙。」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