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則「裕」 貪婪是「欲」(圖)
中國的文字能表意,通過漢字的形象就可以猜出文字本身大致的含義。(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中國的文字能表意,通過漢字的形象就可以猜出文字本身大致的含義。「裕」和「欲」這兩個漢字同音近形,但含義卻大相逕庭,一個代表「富裕」,一個則代表「慾望」。
通過歷史我們能瞭解到,中國古代屬於農耕文明時代,先祖們通過種植農產品來豐衣足食,哪怕到了科技發達的今天,中國都還是世界上的一個農業大國,農民所佔人口比例也是很大的。所以人們種植的穀物能否獲得豐收就成了決定人生活水平的保障,因此,古人是很關心天氣變化的,所以才有了種種神聖的祭祀活動,都是為了祈禱神明保佑風調雨順,讓大家有個好收成。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也是人們在種植生產中根據自然規律探索出來的。
不得不說古人生活的簡單而快樂,從漢字結構上就可以推斷出來。「裕」,有富裕、充裕之意。那古人造字時究竟認為什麼是富裕、充裕呢?「裕」字從衣從谷,可見古人們認為:只要有衣服穿、有糧食吃就是富裕了。吃飽穿暖就能覺得快樂,就會感恩神明的恩賜,這是一種多麼樸實的知足常樂的心態啊!
再看當下人的生活,吃飽穿暖這一標準早就達到了。很多人的衣服多得穿也穿不過來,有的衣服或者一年不會穿一次;吃的東西也是琳琅滿目,但都不能滿足人的口舌之欲,有的人越吃越饕餮,甚至不惜以傷害其他生靈為代價。縱然如此,當下的人們還是不快樂,空虛感越來越強,心理疾病越來越多。這都是源於人們的「欲」。「欲」,代表慾望,從字面上看都能理解,即是有了食物還覺得有所欠缺,這便是不知足了。
人的慾望是無止盡的,尤其是在無神論摧毀了人們信仰的今天,人們已忘記感恩。在科技的發展下,物質文明雖在進步,但精神文明卻在倒退,人越來越沒有道德底線,人心不古之後帶來的是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惡化。如果人類再不反省自身,或許有一天真的會像有首歌中唱到的那樣「摘一顆星星要蓋高樓,愛一種自由燃盡石油,追一種富有卻要揮霍所有——寄生地表的蟲!我們啊,是先墜落或是先墜入自甘墮落?地球還在殘喘,人類就創作末日,又何必等到上帝沒收?」
知足則「裕」,得「裕」者樂;貪婪是「欲」,過「欲」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