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進一步制裁華為全球淨網運動獲多國響應(圖)


2020年8月12日,蓬佩奧來到捷克共和國參議院發表演講。(圖片來源:PETR DAVID JOSEK/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8月18日訊】美國商務部進一步收緊對中國華為公司獲取美國技術的限制,並將此前未收錄的華為38家附屬公司列入制裁「實體清單」,以阻止華為通過第三方規避美國技術出口禁令的做法。與此同時,最近又有不少國家表示加入美國政府推行的「清潔網路」全球倡議,承諾不會在電信網路中使用華為等「不受信任的」中國設備和技術產品。

歐洲各國也紛紛加入美國陣營,抵制中國電訊巨頭華為參與5G建設,美國以德國的人權傳統為由施壓德國跟進,加入美國主導的「乾淨網路計畫」。

《中央社》報導,美國成功遊說歐洲多國抵制華為的5G通信設備。根據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統計,英國、法國、斯洛維尼亞已決定完全封殺華為;波蘭、捷克、丹麥、荷蘭、挪威、葡萄牙等國也決定排除一部分的華為設備。而西班牙、奧地利、匈牙利、瑞士等國則不考慮禁用華為。

針對華為的被制裁實體增加至152個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8月17日發布的聲明中說:「就在我們對其(華為)獲取美國技術進行限制的同時,華為及其附屬機構通過與第三方合作,利用美國技術破壞美國的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此次多管齊下的行動體現出,我們繼續致力於遏制華為這種做法的能力。」

美國商務部今年5月擴大對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的出口限制,要求那些依賴美國設備和軟體的外國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必須取得美國商務部的特許,才能向華為公司出口晶元產品。不過,美國官員認為,華為仍在通過與第三方的交易,規避美國對其施加的各項出口禁令,繼續獲取美國晶元或通過美國技術和設備製造的晶元產片。

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新增的38個與華為有關聯的「實體」分布於亞、非、歐、中東和拉美地區的21個國家,除了華為技術(Huawei Technologies)的海外分部外,還涉及華為雲(Huawei Cloud)、華為「開放實驗室」(Huawei OpenLab)以及華為收購的以色列網路公司Toga。美國針對華為的實體清單上的機構數量已經增加到了152家。

為了防止實體清單上這152家華為及其關聯機構獲取基於美國技術和設備的「外國生產的直接產品」(foreign-produced direct product,FDP),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擴大了適用此限令的技術交易範圍,使其包括這些實體生產、購買或訂購的任何部件、組件或設備的生產和開發過程中使用的美國設備和技術,也就是說,美國以外的任何企業若要向清單上的某個實體提供使用美國軟體或設備製造的產品,都必須取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證。

另外,工業和安全局將相關交易的適用範圍擴大到華為實體作為購買方、中間收貨人、最終收貨人、或終端用戶的所有交易。

繼封堵華為後多國響應美國五大領域「淨網」號召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星期一發表聲明,支持商務部強化對華為的制裁措施。他說:「我們不會容忍中國共產黨破壞我們公民隱私、我們企業的知識產權和全球下一代網路安全性的行為。」

他還說:「美國將繼續限制美國對華為及其在實體名單上的附屬公司的大部分出口,這些公司的活動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和國際穩定。我們敦促美國的盟友和夥伴和我們站在一起。」

美國國務院近期發布「清潔網路」的全球倡議,稱美國將在電信運營商、移動應用程序、應用程序商店、網路雲服務和海底電纜五大領域全面清除「不受信任的」中國設備和技術產品,並呼籲各國效仿。

美國國務院公布的信息顯示,英國、捷克、波蘭、瑞典、愛沙尼亞、羅馬尼亞、丹麥、拉脫維亞等國家已經選擇在各自的5G網路中不會使用「不可信任的」供應商的產品,包括法國、印度、奧地利、韓國、日本和英國等國的主要電信運營商都已拒絕使用「中國共產黨監控體系下的工具」;加拿大三大電信商也都表示,不會在5G網路中使用華為產品。

據以色列英文報紙《耶路撒冷郵報》8月14日報導,以色列即將與美國簽署諒解備忘錄,承諾將在5G網路中不使用中國公司生產的設備,並加入「清潔網路」倡議。

蓬佩奧上星期在對中歐國家的訪問中也為推動「清潔網路」獲得一定成果。8月13日,蓬佩奧與斯洛維尼亞官員簽署有關「5G清潔網路安全」的聯合聲明。斯洛維尼亞方面表示,將把不受信任的電信供應商擋在該國門外。

美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尤里.金(Yuri Kim)8月12日在官方推特上說,為阿爾巴尼亞等國家和地區加入美國的「清潔網路」計畫感到自豪。雖然這名大使沒有給出更多細節,但她表示,各國加入這一倡議是為了把不受信任的供應商排除在各國5G網路之外,是「保護關鍵基礎設施的重要戰略決定」。

分析:「清潔網路」是對中共防火長城的回應

蓬佩奧8月5日宣布,為了保護美國公民的隱私和企業的敏感數據免遭中共這樣的「惡意行為者」的侵害,美國將從五個層面採取「淨網」行動:確保不受信任中國電信運營商無法連接美國電信網路、從美國的移動應用程序(app)商店中移除不受信任的中國應用程序、防止中國品牌智能手機載入美國app產品並防止中國應用程序商店提供美國和其他主要的外國app、防止美國公民的敏感個人信息與企業重要知識產權存儲在中國公司的雲伺服器上、保證美國連接至國際網路的海底通信電纜不被中國情報活動「顛覆」、並與外國夥伴合作讓全球海底電纜免遭類似的破壞。​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試圖在全球擴大對中國通訊技術的封鎖,是對中國網路「防火長城」的一種回應。

「美國和印度用一些並不明確的理由、針對中國應用程序和服務進行封鎖,讓中國自食其果。」科技智庫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貿易政策部門副主任奈傑爾.科裡(Nigel Cory)對美國之音說。

他說,這意味著中國作出反應的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因為中國已經多年來採取在境內限制外國公司的做法。

中國2015年以來通過《國家安全法》、《網路安全法》等多部法律法規,強化了對在「網路防火長城」下在華經營的外國科技公司的數據管制,要求這些公司將重要數據儲存在中國境內的伺服器上,政府部門可以憑國家安全為理由獲取外國數據。這些數據不僅涉及敏感的個人信息,有的還涉及外國公司知識產權。

科技研究諮詢機構Canalys英國部首席分析師馬修.鮑爾(Matthew Ball)說,美國的「清潔網路」計畫是對中國多年來在技術貿易方面不平等政策的反制。

鮑爾對美國之音說:「中國在電信方面的管制措施2017年就開始迫使所有這些公司將知識產權轉移到中國國內的公司,這樣才能讓它們繼續經營下去。所以,『清潔網路』和『清潔雲服務』的倡議實際上是對這一做法的一種回應。」

對中國和美國科技公司都有影響

鮑爾還表示,美國「清潔網路」項目要求中國的雲伺服器上不能存儲美國公司和美國公民的重要數據,美國的「清潔雲」倡議會對中國雲服務商的國際化進程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他說,中國網路雲服務提供商(阿里巴巴、騰訊等)的外國業務仍然很少,正在積極推進歐洲、亞太地區和拉丁美洲的海外業務:「(中國雲服務商)在其他國家可能無法簽訂那些長期的政府合同,外國私營部門的企業可能在美國也有業務,它們可能不願意冒風險把數據和應用放在中國的雲伺服器上,因為這可能會讓自己被排除在(美國業務)外。」

分析人士指出,美中兩國在科技領域互筑圍牆,可能會導致一場懲罰彼此的科技貿易戰。

總部設在香港的科技行業分析公司Counterpoint美國分部研究總監傑夫•菲爾德哈克(Jeff Fieldhack)認為,特朗普政府連番加碼,圍攻中國技術產品和產業,可能是為了在接下來的貿易協議談判中獲得更多的籌碼。

Counterpoint分析公司的菲爾德哈克以美國對華為的禁令為例,指出矽谷相關產業因此遭受衝擊。他說:「對華為的禁令無疑正在傷害美國公司。華為禁令傷害了晶元公司,傷害了天線製造商,傷害了應用程序開發者。這些是直接傷害。間接地,當中國做出回應時,受害的會是特斯拉、會是美國中西部的大豆種植戶……任何銷往中國的產品都可能遭到附帶損害。」

分析:淨網倡議範圍廣、實施困難

智庫新美國基金會(New America)數字經濟研究員、斯坦福大學網路政策中心「數字中國」(DigiChina)項目主編魏光明(Graham Webster)認為,「清潔網路倡議」定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但是要成為一項可以具體實施的政策,還面臨法律等方面的問題。

他說:「即使在美國國內,我們也不確定他們在法律上有沒有能力來完成他們所說的他們想要做到的事。」

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的科裡(Nigel Cory)也對這一倡議某些層面在美國國內執行的可行性表示懷疑,特別是如何去要求美國應用程序商店刪除中國程序。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許寧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