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觀測到「中子星」爆發的過程,這是人類天文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美國天文學會於6月2日召開了研究會議,並在會議上發表了一項關於中子星的新研究。該研究首次觀測到中子星的爆發過程,這是人類天文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中子星是一種密度僅次於黑洞的天體,能產生強大的引力來吸引周圍的氣體塵埃、衛星、行星,以及恒星。中子星的自轉速度非常快,每秒鐘可超過200次。
此次發現的中子星編號為SAX J1808.4-3658。經過觀測和研究,它的自轉速度達到了每秒鐘400次左右,其質量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數據可以衡量。但憑借著以往科學家對中子星的認知,SAX的質量應該不低於同類。一般中子星的重量相當於4座珠穆朗瑪峰,SAX的重量應該也相當可觀。
參與此次研究的科研人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因此動用了不同國家天文台的設備,其中包括了NASA的Swift X天文台,以及國際空間站上的NICER儀器。
一開始,該研究團隊就將重點放在了中子星上,準確地說應該是「增值中子星」。「增值中子星」指的是能夠不斷吸收同一軌道上的恒星物質,來讓自己增值的中子星。
研究團隊持續觀察了幾個月之後,他們發現了SAX中子星存在螺旋運動的趨勢,而且溫度也比之前高許多。最終,在研究人員的密切關注下,SAX爆發了,並迅速吞噬周邊的恒星。
中子星一般距離太陽較遠,SAX中子星距離太陽系也至少有1.1萬光年。那麽科學家研究這些中子星的目的是什麼呢?實際上,研究中子星不僅僅是對這類天體加以了解,同時還對其他方面的研究有促進作用,例如研究引力波和行星重金屬的來源,甚至是恒星系和宇宙的起源。
當一顆恒星發生超新星爆發之後,由於質量達不到形成黑洞的要求時,就有可能往中子星的方向發展。如果給黑洞、中子星和白矮星排個序的話,中子星位於中間。
中子星看似不重要,其實它自有其功用。通過對中子星裡的脈沖星發出的脈沖信號,科學家們可以獲知地球在銀河系的大概方位,以及在宇宙中的大概位置。總的來說,中子星就是確定位置的標桿。
責任編輯: 輕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