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方城驚現「岩畫天書」 綿延方圓十里(視頻)(圖)


河南方城驚現「岩畫天書」,綿延方圓十里。(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2010年2月,考古學家在河南方城縣清河鎮首次發現了岩畫天書,綿延方圓十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方城岩畫體量大、類型豐富、形式多樣,蘊含了祭祀活動、天文星象、神話傳說、人體部位等諸多內容。

據國內媒體報導,方城岩畫分佈在該縣的柳河鄉、四里店鎮、袁店鄉等11個鄉鎮。岩畫多分佈在丘陵淺山區裸露的岩石上,數量多達4000多處,包含了圓凹穴、方穴、不規則凹穴網格狀紋、溝槽、北斗七星、梅花、玉璧形大碾盤、溝槽連圓凹穴、大小腳印等圖形。

2010年2月,居住在漯河的考古學者馬寳光在方城縣清河鄉發現了岩畫天書。在清河鄉沙莊、張莊一帶山崗上發現一片裸露的岩石,上面鑿刻著幾十處圓形凹穴,有單個凹穴、雙連凹穴、三連六連凹穴及多穴組合圖案,這些凹穴深淺不一、排列有序。當時,他就覺得它跟同樣位於河南的具茨山「天書」很像。

河南博物院研究員張維華對已發現的多處方城岩畫進行了考察。他說,方城岩畫分佈面積比較廣,而且種類豐富。北有禹州具茨山岩畫,南有方城岩畫,儘管相距數百里,但風格極其相似,兩處岩畫可能都是夏人創作。夏人,古稱有夏氏或夏后氏,古代人群,主要活動範圍在今中國河南、山西至山東一帶,其領導階層為姒姓,以禹為始祖。為建立夏朝的主體人群,後為殷商所滅。

張維華認為,方城岩畫很多內容可能是當時祭祀的一種記錄。同時,岩畫中比較少見的米格形圖案、方格形圖案都很像古時候的陣勢圖,可能與打仗有關。後來的棋盤或許就是從這樣的陣勢圖演變過來的。

為了考證岩畫的類型、年代、含義,馬寳光幾次帶領學生前往方城、葉縣等地考察。他們相繼在方城四里店、柳河、袁店、拐河、古莊店等鄉鎮,以及平頂山市葉縣常村鄉發現了岩畫群,岩畫內容也更加豐富。

在保安鎮椅子圈「摞摞石」山坡上發現的岩畫「天書」,既有鑿刻的方槽形,也有每排14-17枚不等的排列整齊的遠古凹穴圖案(共有四排)。馬寳光說:「如此多排、多個體、整齊排列的『天書』,是我們進行方城岩畫『天書』考古以來發現的首例。」

在古莊店鄉劉崗村的一塊大石上,除了有排列規整的凹穴星紋外,還錯落有緻地佈滿了幾十個凹穴星紋。在凹穴間,又穿插鑿刻了四五個方槽。在凹穴、方槽之間,又有不同方向的溝槽線連接貫通,組成了一個極為複雜的圖形。

學者們推測,這可能是星象圖或示意圖。馬寳光表示:「這幅遠古示意圖之完整,在世界範圍內發現的岩畫中也不多見。」

省市專家認為,方城岩畫「天書」是史前文化遺產,是原始文明的印記,現已成為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視頻:https://youtu.be/9wx9kO6ElDk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