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類固醇真的比較好嗎?(組圖)
類固醇如能正確使用是安全又有效的藥。(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過去人們不太了解類固醇的時期,類固醇濫用出現了副作用的緣故。經過媒體的報導,對類固醇的負面印象已經植入一般大眾的腦裡。類固醇是只要好好使用就是非常安全又有效的藥。
塗抹類固醇的方法
在塗抹類固醇藥膏時,有時候會將藥膏擠在食指尖上,反覆塗抹、揉出現皮膚炎的部位。然而揉脆弱的皮膚,可能會造成刺激,因此最好使用手指較寬闊的面,輕輕地塗抹一次。一般在幫孩子抹藥時,會沾在無名指的指腹部位,用無名指塗抹。
有時候處方中指示,要隨著不同部位的嚴重程度,比較不嚴重或是皮膚較薄的地方使用低強度的藥;症狀嚴重或是皮膚較厚的地方使用高強度的藥。這時應該先從低強度的藥擦起,然後再擦高強度的藥。如果先擦高強度的藥再擦低強度的藥,手指上殘留的高強度藥,可能會擦到需要擦低強度藥的部位。如果不小心忘記,先擦了高強度藥的話,在擦低強度藥前一定要記得先洗手。記得不要用抹過藥的手,來碰皮膚很脆弱且很容易吸收類固醇的眼睛。
替孩子抹完藥後一定要洗手,請不要忘記也要保護好父母的手。
一般來說,類固醇藥膏是一天擦兩次。洗完澡後擦一次,大約十二小時過後再擦一次。也可以想成是早上擦一次,晚上擦一次。孩子大多會在晚上睡覺時抓癢,與其在睡前洗澡,可以試著早一點幫孩子洗澡後抹藥,這樣睡覺時會睡得比較舒服。
孕婦使用類固醇是否安全,目前還沒有完全獲得保證。
雖然至今還沒有報告指出,孕婦在使用類固醇製劑後,造成胎兒先天畸形或出現重大危害,然而若使用較多類固醇,則可能生下體重過低的新生兒。因此要與主治醫生商量後,控制在短時間內且針對必要的部位慎重地使用。
餵母乳期間,使用類固醇則較為自由。不只是塗抹型,口服型的類固醇也可以使用。不過,在使用類固醇之前,請一定要先向對餵母乳有深入了解的醫生諮詢,訂立治療計畫。
小孩的皮膚很薄,因此在抹類固醇時吸收得很快。(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小孩的皮膚很薄,因此在抹類固醇時吸收得很快。早產兒的皮膚更薄,因此要特別地注意。當使用在尿布所包覆的地方,就像是在類固醇上包保鮮膜,完全與外部隔離,吸收會更好。未滿兩歲的孩子,不能使用免疫抑制劑,因此類固醇是唯一可以使用的藥物。若孩子不是特別嚴重的情況,大多在使用低強度的類固醇後,短期間就可以看到效果。因為大部分的情況都不會長時間使用,所以幾乎沒有副作用,只要好好遵守注意事項,父母們不須太過擔心。
有口服型的類固醇
口服型的類固醇,雖然是能讓異位性皮膚炎明顯好轉的藥,然而副作用大,且停藥後的反彈現象可能更嚴重,所以不太使用。口服型的類固醇若突然停藥,很容易出現反彈現象(rebound),所以即使症狀有所好轉,也不能馬上停藥,必須慢慢地減少藥量。一定要避免長時間服用類固醇,只有在症狀突然非常嚴重時,有限制地在短時間內使用。
不要用類固醇真的比較好嗎?
類固醇是效果非常好的藥。不只是針對異位性皮膚炎,在治療發炎型的疾病、免疫疾病⋯⋯等等的效果都很好。即便如此,大眾對於類固醇的印象卻不太好。這是因為,在過去人們不太了解類固醇的時期,類固醇濫用出現了副作用的緣故。經過媒體的報導,對類固醇的負面印象已經植入一般大眾的腦裡。類固醇是只要好好使用就是非常安全又有效的藥,接下來,我會針對類固醇的副作用進行深入說明。
長時間塗抹類固醇製劑,最常出現的副作用是皮膚變薄。若使用過多抑制發炎的類固醇,會抑制正常皮膚細胞的生長,導致皮膚萎縮,微血管擴張,容易瘀青。
傷口癒合的速度變慢,皮膚容易裂開、留下疤痕。正處於成長期的孩子,這類的副作用一般來說較少,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情況就可能變嚴重。
長時間塗抹類固醇的部位,也可能會有長毛、變白、長出粉刺、小顆粒的情形。所以要塗在臉上時,更要注意。要事先知道,在停用類固醇後,痤瘡的情形可能會更嚴重,才不會在停藥後感到驚慌失措。
類固醇製劑雖然可以減緩發炎現象,卻沒有消滅細菌的能力。若症狀不明顯,就可能不知道已經感染,錯過治療時機。因此若有傷口或是流組織液,就要仔細觀察感染的嚴重程度,不要拖延立刻去醫院接受治療。
像眼皮這類眼睛周圍的皮膚,非常薄且吸收快速,因此在眼睛周圍使用類固醇時,更要特別地注意。在眼睛周圍長時間使用類固醇,可能會造成青光眼,導致視力變差,因此一定要在必要時,才使用低強度的類固醇,且限制在短期間內。我也大多建議病患,在眼睛周圍不要使用類固醇,而是充分地使用生理性脂質複合劑、保溼劑,或是其他的替代方案來治療。
本文由采實文化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我是過敏專科醫生,也是過敏兒媽媽》,作者:閔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