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永遠擺脫不了經濟危機——只因貪婪(圖)

【看中國2020年6月21日訊】從2001年到2004年間,美國加速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減少政府對經濟社會的干預,以高消費帶動高增長。為了刺激經濟,美聯儲持續降息,銀行信貸利率從6.24%降至1.13%,美國經濟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美國政府逐漸放寬了對金融業的限制,鼓勵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

在這期間,雖然美國經濟快速發展,但美國普通民眾的收入並沒有快速增長。反而呈現下降態勢,不僅如此,他們還養成了提前消費的習慣。據統計,美國民眾的消費幾乎都是貸款消費。

2008危機的罪魁禍首:次級按揭貸款

引爆2008年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就是次級按揭貸款,即還款能力較差,信用評級較低的房貸。

在美國,根據借款人的資質,貸款市場可分為三類:優質貸款市場、次優級貸款市場和次級貸款市場。

優質貸款市場的借款人是信用等級高、收入穩定、債務比例合理的優質客戶;次優級貸款市場的借款人是信用記錄良好,但無穩定收入和固定資產的客戶;次級貸款市場的借款人是信用等級低、收入不穩定、負債較重的客戶。

這些次級按揭貸款在2003年起開始發放,在2005年達到頂峰。與此同時,巨額的次級按揭貸款被華爾街用所謂的金融創新進行包裝、組合、分割,以證券的方式在二級市場上出售。

永無止境的貪婪

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居然採用20-30倍槓桿操作。金融交易鏈一環環增加,風險被成倍放大,但沒有人在意這些金融產品的真正價值,他們關係的僅僅是高收益率。如擊鼓傳花,鼓聲停止時將其攥在手中的,將引爆自焚。

為了抑制通貨膨脹,從2004年6月到2006年,美聯儲連續17次上調利率。因市場利率低而不斷上漲的房價突然之間被打壓了下來,房價開始下跌。

利息的上升還導致人們的還款壓力增大,很多次級貸款的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即使銀行將抵押物房屋收回再賣出,也無法覆蓋巨額債務,於是次貸危機爆發,一環接著一環地引爆。

2007年8月,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對全球金融體系造成了極大的衝擊,是美國1929年「大蕭條」以後最為嚴重的一次金融危機。1929年和2008年的美國經濟危機,無本質區別。

1929年美國大蕭條回放:1920年代的美國也是在自由放任經濟政策的刺激下走上了突飛猛進的道路。經濟大繁榮讓美國社會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盛行,投機活動無處不在,人們開始借款度日。1928年,大量散戶拿著借來的錢進入股市,槓桿高達10倍。1929年10月24日,史稱「黑色星期四」,美國股市崩潰了,到29日,股指已從最高點下跌了將近40%。之後,美國進入了持續四年的「大蕭條」,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才真正從經濟危機中走了出來,再次走向繁榮。


引發1929年大蕭條的紐約股市大崩盤後聚集在華爾街上的大批民眾(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2008年的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金融工具過度創新、信用評級機構過分逐利和貨幣政策監管疏忽。這只是從表面上看,本質呢?對比兩者,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1929年的美國股市大崩潰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都是由於超級槓桿,兩次經濟危機並無本質區別,只是槓桿越大,危機越慘烈。

人類的貪婪,讓經濟危機始終如影隨形?為什麼在人類社會出現資本市場後的幾百年內,經濟危機一再上演?無數財富一夜之間被蒸發的痛,為何被人們一再忘記?

原因就是:人類的貪婪。

貪婪讓人們不顧風險,槓桿一加再加。殊不知超高的負債在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風險,一旦到達了那個點,剩下的就是泥沙俱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