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港人面對逃犯條例,今年又要面對國安法,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之際,僅以此文紀念抗爭中的光輝歲月。(圖片來源:ANTHONY WALLACE/AFP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6月9日訊】去年港人面對逃犯條例,今年又要面對國安法,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之際,僅以此文紀念抗爭中的光輝歲月。
作為土生土長香港人的我,經歷過97回歸、反23條、雨傘運動和反送中……
轉眼香港已經回歸23年,時過境遷,但我時常回想起當年的香港,80年代熱鬧的街道,小販在街邊賣小食,臭豆腐、魚蛋、腸粉、雲吞麵……放學的學生哥湧上前去買,如遇食環署職員突襲,小販慌忙走鬼……
當時到處可見大型日本百貨公司,如大丸、三越、松坂屋、崇光…… 見證90年代的輝煌。如今只有崇光還在,但已經變成港資企業,成為國內遊客的購物天堂。
當年我照結婚相的皇后碼頭已經被拆,如今樹立中環40年郵政總局又將消失。「去英化」令殖民時代舊香港的特色所剩無幾。所幸,英國給我們留下的自由和法治的普世價值,我們還在堅守著……
還記得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當日,狂風大雨,天文臺掛起黑雨警告信號。當時身在太平洋彼岸讀書的我心中也很忐忑,身邊一位來自香港的同學失聲痛哭。她心痛,不想英國就這樣把香港拱手讓給中共,雖然鄧小平承諾港人「馬照跑,舞照跳」,但是曾經下令屠殺64學生的鄧小平,信得過嗎?香港的前途命運充滿太多不確定因素,而這些因素令人不安。
回歸後的香港,表面上一切照舊,港人如常逛街、看電影、吃早茶、唱卡拉OK、跑馬…… 長州太平清醮,搶包山, 扒龍舟,大坑的舞火龍如常舉行,維園每年都有如繁星般的六四燭光,維港兩岸的幻彩詠香江燈光匯演還在精彩上演…… 只是偶爾電視、報紙上,多了一些讚美中共的聲音。
2002年,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希望香港儘快落實《基本法》第23條立法。時任特首董建華為了迎合中央,搞23條諮詢。23條簡單來說,就是在大陸被視為不合法的言論在香港同樣適用,這無疑是扼殺香港的言論自由,引起港人群起反抗。
2003年7月1日,民陣遊行的主題就是「反對23條立法」。當日群情洶湧,50萬港人上街遊行。當然,這50萬人裏也有我,還有被我拉出來遊行的家人。其後23條被無限期擱置,再之後董建華因為腳痛落台。這是屬於港人的勝利,我們成功守住了自由。
下一年的七一,20萬港人走上街頭,向北京政府抗議、爭取特首普選。
不過之後,港人似乎對北京放鬆了警惕。2008年北京奧運是港人對中國人身份認同的頂峰。其後北京安排奧運冠軍如郭晶晶、田亮來港參加活動,唱國歌,大做政治秀,籠絡不少港人的心。
此後幾年的六四、七一我偶爾也會參加。但明顯覺得參加人數日漸減少。身邊的家人、朋友越來越親共,慢慢變成「港豬」,講話也開始自我審查。追求自由、公義在他們眼中變成「搞政治」,反對中共在他們看來是自尋死路…… 享樂主義盛行,炒股票,賺錢,買樓,旅行,吃鮑參翅肚,買名牌等變成日常……
曾蔭權對大陸開放自由行,香港街頭講國語的人明顯增多。全港繁華商業區都可見大批國內旅客拖行李購物的身影。大批大陸高官、暴發戶帶著大把大把的鈔票來港消費,甚至全家移民香港,幾年下來,就改變了香港社會。
國際大背景的量化寬鬆導致熱錢湧入香港,與此同時大量大陸投資客來港買樓,導致香港樓價飆升,租金也水漲船高。一間又一間本土小店因為無法承擔高昂的租金而被迫關門,取而代之的是集團式經營的連鎖店。香港的本土特色逐漸消失,街頭的廣告,銀行門口的招貼,英文漸少,簡體字增多……
而每年5、6千萬國內遊客襲港,令這個本身已經擁擠不堪的700萬人口城市無從喘息。旅遊業令一些港人多了搵食的機會,但也破壞了本地的經濟結構,令香港前所未有地依賴大陸……
2012年7月,學民思潮掀起了反國教運動。1996年10月出生的黃之鋒當時未滿16歲。我驚訝於他的勇氣,在年輕人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希望。
下接:雨傘運動為反送中埋下伏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