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導致經濟萎縮中的三個潛在薄弱點(圖)


金融脆弱性將釀成更大的動盪甚至金融危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5月27日訊】(法廣RFI)疫情衝擊經濟,如果目前經濟萎縮,持續更長時間,或比當前預期的更為嚴重,那麼金融脆弱性將造成金融環境更加緊縮,釀成更大的動盪甚至金融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把全球信貸市場的高風險部分,新興市場和銀行部門作為三個潛在的薄弱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金融顧問兼貨幣與資本市場部的TobiasAdrian和FabioNatalucci對著三個潛在的薄弱點做了闡述。

先看高風險企業信貸市場。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信貸市場的高風險領域快速擴張。潛在脆弱性包括,借款人信用質量下降,信貸發放標準放寬,投資基金組織面臨流動性風險,以及相互關聯性增強。

在嚴重不利的情景中,高風險企業信貸市場中的總體銀行損失應該是可控的,儘管少數大銀行的損失可能相當大。然而,非銀行金融機構可能遭受更大損失。鑒於非銀行貸款人在這些市場中所起作用更大,這可能損害信貸供給,導致更長期、更嚴重的衰退。

政策制定者應果斷採取行動,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支持為企業提供信貸。一旦危機結束,應當對市場動盪的原因及其背後的脆弱性進行全面評估。例如,政策制定者應考慮,鑒於非銀行機構在高風險信貸市場中的作用擴大,是否有必要將其包括在監管範圍內。特別是,考慮到非銀行機構市場具有全球性,應該制定對這些機構進行宏觀審慎監管的框架,並擴大宏觀審慎工具箱。

再看是管理劇變中的證券投資流動。自疫情暴發以來,流出新興市場的資本超過1000億美元,幾乎是全球金融危機期間資本外流量的兩倍(相對於GDP)。儘管外流數額已經減少,但這種急劇的波動凸顯出管理劇變中的證券投資流動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對金融穩定可能構成的風險。

利率長期走低促使借貸雙方都承擔了更大風險。證券投資資金因此大量湧入風險更高的資產市場,導致債務不斷累積,且在新興市場和前沿市場還導致資產估值過高。結果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這些國家更加依賴外國證券投資。

新興市場應允許匯率貶值,以此管理外部壓力。如果匯率變動變得無序,當局應考慮干預外匯市場。在資本大量流出時,可能還必須採取臨時性的資本流動管理措施。主權債務管理機構應通過制定應急計畫來解決外部融資渠道有限的問題,為更長期的融資中斷做好準備。

最後看銀行業的低利率,低利潤。除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給銀行帶來的緊迫挑戰外,利率持續走低可能在今後若干年內給銀行盈利能力帶來進一步壓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九個發達經濟體的模擬分析顯示,到2025年,這些經濟體很大一部分銀行(按資產規模計算)的利潤可能都無法超過其權益成本。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是對銀行韌性的又一次考驗。一旦與危機有關的緊迫挑戰消退,銀行可採取增加收費收入或削減成本等措施來緩解利潤壓力,但要完全消除這一壓力,難度可能很大。與此同時,為彌補利潤而過度承擔風險的做法可能會為未來出現問題埋下伏筆。

今後若干年,當局需要解決銀行面臨的一些「結構性」挑戰。例如,金融部門當局在做出決策和評估風險時,應考慮低利率的潛在影響。監管資本規劃和壓力測試應包括「利率在更長時間內處於更低水平」這樣一種情景,並且應當對這種環境下業務模式的穩健程度進行評估。監管機構還應保持警惕,防止任何可能削弱銀行部門韌性的過度風險累積。

文章來源:法廣RFI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