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會:再次靠發債救經濟 地方財政壓力大(圖)
北京再次靠發債救經濟,地方財政壓力大。(圖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5月22日讯】(看中國記者趙曉彤綜合報導)中國經濟尚無力從中共病毒疫情的打擊中恢復,中共政府政協與人大“兩會”召開,雖然取消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但明確了抗疫特別國債的規模為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以及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為3.75萬億元,反映北京將再走依靠發債來挽救經濟的老路。與此同時,不少地方政府表示財政及債務壓力巨大。
依靠債務拉動經濟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兩會發表的工作報告指,今年將不設定經濟增長目標,除了提高2020年財政預算赤字率至3.6%以上之外,還明確了抗疫特別國債的規模為1萬億元。同時,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為3.75萬億元,較去年大幅增加1.6萬億元。勢必再次推高北京當局的債務率。
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已經發放了1.3萬億元的專項債,5月底前還要再發行轉向債1萬億人民幣。
北京的存量債務規模已經在40萬億左右,本輪新增債務規模將繼續推高政府負債水平。
然而,推高債務水平並不能保證經濟會隨之走升,但會讓外界關注資金從何而來,流向何處。彭博社此前的報道指出,此次發債的資金投向將與十多年前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北京的刺激措施如出一轍,資金仍會流入道路、機場和鐵路等基礎設施。如此,則該措施產生的經濟影響也是可以預見。
近期彭博社的報導也指出,北京從來不缺少投資巨大、規模宏大的計劃,但收效甚微的項目也比比皆是,因此也不能保證這樣的計劃可以實現計畫者承諾的經濟復興。
中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朱天表示,單靠「新基建」來支撐中國經濟是不可能的,但在危機的時候,又必須要這樣做。雖然北京已經面臨高額的債務。
BBC採訪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中國和美國十分不同,美元在全球地位較高,市場需求大,大量印鈔或許影響不大,但北京發行的是人民幣債券,人民幣的流通是處於一個封閉系統,一旦印鈔過多,可能製造泡沫,還會導致通脹。
繼續發債 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巨大
會議期間,李克強明確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為3.7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6萬億元。當局並強調,要求地方政府債券「不出任何風險」,並稱地方高風險金融機構是需要妥善處置的要點。
但疫情已經令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減少,多個地區地方政府甚至出現財務困境,有地區公務員指出,政府無法正常結賬工資。
5月21日,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表示,目前一些地區政府正在面臨資金與債務壓力問題。某些地方政府在保障人民生活和工資方面面臨相對較大的壓力。
此前有部分市縣負責人對中國大陸媒體抱怨道,「近兩年經濟結構性調整,市縣財政保障能力本來就在走弱。疫情一來,收支矛盾更是雪上加霜!」
有市縣負責人對《半月談》表示,「上面出政策,下面來買單」的情況加劇了地方財政壓力。報導還指出,少數地方財政薄弱的地區,一邊要「三保」(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一邊要穩項目、穩增長,償還到期債務,用各種手段來獲得資金救急,有的拆牆補牆。
劉昆還指出,今年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都有顯著減少,地方預計減收8,000億元至9,000億元人民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