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風波延燒 評論指林鄭配合北京策動「香港文革」(圖)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歷史科一道有關中日歷史的考題引發爭議。(圖片來源:香港考評局)

【看中國2020年5月19日訊】(看中國記者何佳慧綜合報導)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一道有關中日歷史的考題激起千重浪。教育局下令主辦考試的考評局取消試題,局方兩名高層近日在建制派報章起底攻擊下辭職。大陸官媒連環批評香港教育尚未「去殖民化」。有評論認為,種種跡象顯示港府和大陸當局正針對教育界策動一場「香港文革」。

決定港生入大學資格的中學文憑試,原為一年一度的教育大事,今年卻演變成一場政治風暴。14日開考的歷史科試卷一條必答題問考生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原鼓勵考生雙向思考作答,卻在建制派陣營以至大陸官媒的口誅筆伐下,上升至「辱華」、「損害國民情感」、「蠱惑學子」的層面(見相關報導)。

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15日破天荒要求考評局取消這道試題,並將派人赴考評局了解出題及審題機制。他強調,這道題目沒有討論空間,答案只有弊,不會有利。

香港的公開考試及評核並非由教育局直接負責,而是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辦理。該局成立於1977年,最初由港府資助,之後發展為財政獨立的法定機構。

考評局高層辭職 引白色恐怖質疑

捲入漩渦中心的考評局,16日再曝出該局負責「通識科」的評核發展部高級經理盧家耀,和下屬經理梁紫豔已於15日請辭,並將於8月中旬離任。兩人此前被香港多份建制派報章聯手攻擊,挖出盧家耀曾在Facebook留言指「林鄭(月娥)滾蛋」,並張貼反送中圖片。

負責「歷史科」的考評局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則被《大公報》起底,稱他曾在Facebook稱「沒有日本侵華,哪有新中國?忘本啊」。這句影射毛澤東當年感謝日本侵華的說話,被親中教育團體打成「反對國家」、「引導學生做漢奸」,並被黨媒《環球時報》引用。

大陸官媒新華社發布評論稱,相關「醜聞」反映香港教育亂象叢生,稱近年通識和歷史科都出現立場偏頗、爭議性的題目,相關人士透過考試對學生「滲透式洗腦」。

評論還直指香港主權移交23年後,中小學教育仍未「去殖民化」,沒有建立和「一國兩制」相應的教育制度並期許港府拿出魄力,撥亂反正。

考評局:取消試題須探討 港府:特首有監管權

這場「科場風暴」的最新發展,是5月18日(星期一)考評局召開會議商議取消試題一事,至晚上公佈同意全力配合教育局檢視擬題機制。至於有關考題的廢存,由於涉及的因素較多,局方需詳細探討處理方案,審慎和適當安排,若有定案將盡快公佈。

港府教育局再於深夜發表聲明,稱行政長官根據法例,有權監管考評局的各項權力,包括考評局委員會成員任免、事務計劃及開支預算審批,亦可因應認為對公眾利益有影響的事項,向考評局發出指示。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條例》,考評局須遵守行政長官根據條例發出的指示。

事件在香港社會引起極大迴響,教育界擔憂港府的處理方式打擊考評局士氣,產生白色恐怖,相關人士擔心出題得罪當權者,將遭受不符比例的處理。

北區區議員、中文補習老師蔣旻正發起聯署,要求考評局拒絕取消有關試題,並譴責教育局楊潤雄以政治手段干預。他短時間內收集到過萬個簽名,當中包括逾2千名應屆文憑試考生、近1,700名教育工作者等。他18日向考評局遞交請願信時更一度下跪,希望換取考評局「不要下跪」。

民間組織「中學生行動籌備平台」則警告,若考評局決定取消試題,將提出司法覆核和申請禁制令,禁止考評局對試題作改動,以捍衞學術自主和考生利益。

風波疑點重重 教育局被揭早知試題

風波發展至今,港府教育局、建制派和大陸官媒對香港教育「亂象」砲聲隆隆。有不少報導和評論都質疑,事件並非單純的教育爭議,甚至有大陸當局和教育局「設局嫁禍」的質疑。從今次事件的發展時序,可發現不少疑點:

一、《蘋果日報》披露,近年來考評局文憑試各科目的「審題委員會」,都要邀請教育局人員加入,意味著局方早於開考前已知悉題目。《蘋果》其後更揭發今年歷史科試卷的唯一擬題員,是教育局一名課程發展主任。

二、建制派傳媒於歷史科開考前已聯手向考評局發炮。考試前一日(5月13日),中聯辦旗下出版社持股的網媒率先向考評局考核經理發動起底攻擊;開考當日(14日),親中報紙《大公報》(頭版)、《文匯報》、《商報》、《星島日報》聯手出擊。

三、特首林鄭月娥此前在5月11日接受《大公報》專訪,稱教育「不能是無掩雞籠」,今年內一定會交代「通識科」處理問題,又稱有人有心在校園內傳播失實、偏頗的歪理,其它科目也會被滲入,需要有人把關。

言出不過數日,建制派報章向考評局「歷史科」和「通識科」經理發動攻擊。《星島日報》指,本次辭職的兩名考評局成員,正是通識科審題委員會成員。這意味著該機構負責通識科的團隊,將徹底「換班」。

評論指北京「整改」香港教育 林鄭參與設局

時事評論員劉細良18日在《蘋果日報》撰文,直指「考評局文革」是一場有組織有計劃、由共黨策動林鄭協助執行的政治事件,「首先是《大公》《文匯》黨媒打出第一槍,猶如文革開始上海《文匯報》先刊出姚文元評論〈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然後親共政客及媒體附和,這時政府官員如夢初醒,立即亮劍上陣,緊跟共黨特區書記駱惠寧下達的指令。」

劉細良形容,今場當代「科場案」,與今年4月以來的政治運動模式一致:第一宗是香港電台記者訪問世衛高層,引來黨媒和港府官員對港台「亮劍」;第二宗是扣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榮鏗帽子、引出中聯辦對《基本法》22條的重大釋法行動。

第三宗科場案則更為惡劣,是由特首林鄭月娥及教育局正副局長楊潤雄、蔡若蓮參與設局,「為中共整治特區教育而作馬前卒」,林鄭在「中共整改運動」開始時在黨媒發表「教育無掩雞籠論」就是證據。「科場案也預告了今後中共直接管治香港的模式,一切均以政治掛帥,以政治劃線,用內地搞運動方式取代特區官僚決策。」劉細良說。

本文留言

作者何佳慧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