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赤字貨幣化意味政府體系崩潰與違法
多位經濟學者反對財政赤字貨幣化,並直指這種行為違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5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衝擊經濟,輿論對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討論逐漸多了起來,多位經濟學者反對財政赤字貨幣化,並直指這種行為違法。
武漢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日益顯現,在一季度GDP同比增長為負值之後,二季度的經濟更令各界關注。中共政治局在4月17日的會議上提出,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這「六保」。
而經濟增速與就業息息相關,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元春的研究,中國GDP增速每增長1個百分點,新增就業為200萬人,但如果中國GDP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則會減少就業400萬人。如果沒有一定速度的經濟增長,穩就業和保居民就業無從談起。
5月11日,據官媒《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高瑞東認為,針對即將來臨的兩會,市場非常關注全年財政政策的力度。這不僅體現在財政赤字率的高低上面,也體現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抗疫特別國債的具體規模上面。財政資金的具體投向也是觀察重點,例如,是否會進一步刺激消費,是否會加大對傳統基建和新基建的傾斜等。
財政赤字率是指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去年中國財政赤字率是2.8%,今年市場普遍預計將達到3.5%左右,這將是中國財政赤字率首次突破3%的心理防線。財政赤字缺口最終需要發行政府債券來彌補,去年約2.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衡量財政刺激力度,需看政府舉債規模。「從國內外形勢以及目前市場主流觀點來看,今年財政刺激力度將遠超以前,政府(新增)舉債恐怕要接近10萬億元。去年政府(新增)舉債規模約5萬億元。」
另外,對財政赤字貨幣化的討論越來越多,多位學者公開表示反對。
5月14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撰文直言,不需要採取央行直接購買財政部債券的方式,推行財政赤字貨幣化違反《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二十九條: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它政府債券。
姚洋認為,央行直接購買財政部的國債是不合法的。所以,推行財政赤字貨幣化這項措施在法律層面就被否定了,推行財政赤字貨幣化違反法,除非把法律給修改了。所以這就是個偽命題,不用討論這個問題。
5月13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撰文《反對財政赤字貨幣化的10條理由》,認為在當下的中國,搞財政赤字貨幣化是非常錯誤的想法。一旦財政赤字貨幣化道路開啟,未來就可能被用來為地方債買單。目前中國最重要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來自地方政府債務。未來要妥善解決地方政府債務,中央政府必然會以特定形式支付成本,無論是幫助地方政府還本、還是救助商業銀行,還是以其它方式。如果財政赤字貨幣化道路開啟,那麼最終央行印鈔為地方債務買單,就可能成為潛在選項。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5月13日發文指出,財政赤字貨幣化往往意味著政府治理體系的崩潰,意味著政府行為沒有法定的財經紀律約束,意味著政府可以無限度進行舉債並通過發行鈔票來享受鑄幣稅和通貨膨脹稅。因此,允許赤字貨幣化就允許政府行為無紀律化,就會導致政府行為的失去規範,導致並意味著政府能力的崩潰和治理體系能力的崩潰。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張禮卿的文章則認為,財政赤字貨幣化(這裡主要指通過一級市場由央行直接認購國債)只能在特定的情形下才可以予以考慮。具體講,只有在通過市場化融資方式無法有效地實現合理的財政赤字目標時才能採取貨幣化方式。根據上述分析,當前應該說並不存在這樣的前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