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不良率上升 風險向金融機構集中(圖)
中國銀行業不良率持續上升,風險向金融機構集中。(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5月3日讯】(看中國記者趙曉彤綜合報導)為緩解中共病毒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中國央行持續釋放流動性,銀行業第一季度發放貸款幅度增加,不良貸款率也隨之上升。評級機構和學者紛紛指出中國金融風險在上升。
中國銀行業不良率持續上升
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國有銀行發放貸款大幅度增加,整個銀行業新增人民幣貸款逾7萬億。但銀行不良貸款也隨之上升。
近期,中國銀行業陸續披露第一季營收情況。四大行之首,工商銀行一季度營收出現同比負增長3.62%。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浙商銀行、北京銀行、貴陽銀行、青島農商行、蘇州銀行、張家港行等多家銀行,均出現不良率不同程度的上升。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的商業銀行截至3月底已對人民幣8,800億元的貸款本息實施延期還款。
交通銀行副行長郭莽表示,該行信用卡業務受疫情影響較大,一季度信用卡不良貸款金額達52億元(人民幣,下同),對銀行整體資產質量衝擊較大。
報導引述中國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表示,銀行機構在第一季度處置不良貸款超4,500億元(合636億美元),同比增加810億元。
肖遠企預計第二季不良貸款還會繼續上升。
金融風險開始集中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易綱發布論文指出,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宏觀杠杆率快速上升,金融資產風險向銀行部門集中。
在疫情的衝擊之下,銀行業一季度貸款猛增,不良率隨之升高;進入4月,有更多的企業失去訂單而關閉工廠,員工失業而失去工作,潛在風險客戶正在增加。這種趨勢正在令風險在加速集中。
據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此前的分析報告指,中國金融體系壞賬高達51萬億元人民幣,中國銀行的壞賬率高達34%。
4月6日,全球評級機構標普指,疫情或令今年亞太區銀行不良貸款增加6,000億美元。中國銀行業將佔亞太區新增信貸成本和不良貸款最大部分,他預期今年中國大陸銀行不良貸款率將上升2個百分點。
風險最後是誰買單?
在社會壞帳風險向銀行業集中的趨勢下,外界關注北京會採取何種措施。
近幾年,中國銀行業的暴雷事件越來越多,去年較為外界關注的包商銀行暴雷事件,在近期出現了新的進展。
近日,《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境內成立了一家新的銀行,蒙商銀行,該銀行將接管包商銀行在內蒙古自治區內的業務。中國央行指定徽商銀行將承接包商銀行在內蒙古自治區外的業務。
據中國央行網站發布信息顯示,蒙商銀行成立於4月30日,總部設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2019年5月,中國銀行業監管部門以出現嚴重信用風險為由,接管了包商銀行。直到成立蒙商銀行之前,在過去的一年裡,監管部門一直在為該行尋找重組投資者。
由此可見,中小銀行小規模暴雷,北京可以透過新成立的銀行來吸納風險資產。但疫情下,銀行業風險整體上升,風險規模也在大幅擴大,北京未來的措施更加引發關注。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於3月30日發布報告,對六家中資銀行下調評級為負面,分別為南京銀行、寧波銀行、蘇州銀行、深圳農商行、廣州農商行和富邦華一銀行。報告還指,中國銀行業在疫情嚴重影響的地區和產業具有敞口,因此受到衝擊。並將相關銀行的展望調整為負面。
近期英國《金融時報》發文指出,分析師警告,中國地方政府財務惡化前景之顯著,很可能引發社會動盪。而業內專家擔憂的是,官方太擅長通過大量印鈔來抵銷壞債,導致的物價飛漲的惡果卻要由14億老百姓來承擔。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