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不只是禮貌禮節,禮是一種修行,圖為古代軍隊禮儀。(手繪插畫:Winnie Wang/看中國)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所以中國人不可以不懂禮。禮不只是禮貌禮節,禮是一種修行,可以使生命的品質與境界獲得提升。所以人生在世,要學禮,而學禮者,最重要的是敬。
《曲禮》中開篇就講道:「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什麼是敬呢,現代人說敬,會想到尊敬,這個敬,是一種尊重的態度。古人說的敬比這個尊敬要深刻得多。所謂敬,是專心於一件事。比如敬神,就是專一於信仰,而沒有不虔誠的念頭。又如敬業,就是專心於工作,盡職盡責。而古人學禮就是要求自己時時事事都能盡量保持一種專心的態度,也就是「毋不敬」。
人的心中有了敬,人的行為就會莊重,叫「儼若思」,人的言語就會從容,叫「安定辭」,做起事來,值得人依賴,這就是「安民哉」。
以上是對禮的一個大概的理解。換一個角度,禮是用以節制情的。任何事都要講究個度,過度就不好。人不能沒有情,沒有情的人,不成神,既成魔,反正不是人。但情對人的作用又不能過大,人過度被情帶動就會成為沒有理性,行為極端的人。所以人可以有情,但卻需要加以節制,禮就是用以節制情的。讓情恰到好處的發揮正面作用,減少情的負面作用。情的表現無處不在,《曲禮》中講:「傲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正是從傲、欲、志、樂幾個方面闡述禮對情的節制。
傲慢會使人狂妄,狂妄則使人敗亡,所以,一個人首先要警惕任何傲慢的念頭。
慾望是無止境的,對於慾望不可一味放任,而是要適當節制。
志不可滿,有些不好理解。現代人說志,是指理想,比如我想考個什麼學校,我想找個什麼工作,我想做成什麼事業,把這些志向理解為志。古人的志不是這個意思。有句話叫志得意滿,所以「志」與「意」的意思差不多。按《說文》「志者,心之所之」也。所以,這裡的志,是指人的心境。志不可滿,就是說人的心量要宏闊,心境要高遠。因為心量宏闊,心境高遠,就不會因為取得了一點小小的進步而沾沾自喜,即使真的有了一些進步,也會清醒的知道,這離自己人生的志向還差得很遠,實在沒有什麼可以自名得意的。
樂不可極,很好理解。因為物極必返,樂極生悲。所以喜樂也要有所節制,不能忘形。而說到這裡,喜樂的樂與音樂的樂是同一個字。就是說,古人會用音樂來節制喜樂,使得喜樂保持在一個適度的於人有益的狀態。此外,音樂不止於節制喜樂這一種情感,而是對於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都有調節的作用。所以禮與樂是相輔相成的。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