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子丑之年江邊起——預言中的「大瘟疫」和避疫之道(組圖)

作者:壬靜思  2020-03-05 06: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6
    小字

「子丑之年江邊起,死者萬萬欠棺材」──這是佛家預言《五公經》對於「大瘟疫」起始和表現的描述。
「子丑之年江邊起,死者萬萬欠棺材」──這是佛家預言《五公經》對於「大瘟疫」起始和表現的描述。(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民族都流傳下了自己的預言,為後人起到告誡和啟示的作用。

在很多的著名預言中,都提到了人類將要經歷的一場巨大劫難,也就是人們傳說中的「大災難」。所有這些預言的描述都非常的相似:在持續多年的「大災難」中,世界充滿了各種大型的災害禍患,給人類生命帶來浩劫。

在「大災難」中,除了可怕的自然災害之外,各種預言所描述最多的有三種災難表現:一個是戰亂,即預言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另一個是「天火」,即預言中的核戰爭;再有就是「大瘟疫」。而在所有的各種災難表現中,對於人類生命毀滅程度最為慘重的則是「大瘟疫」。

從相關預言來看,對於這場「大瘟疫」給予最為詳細描述的預言,包括在中國歷史上於民間流傳廣泛的佛家預言《五公經》和道家預言《太上洞淵神咒經》。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這些預言在描述「大災難」慘烈現象的同時,卻又都留下了如何避免災難的重要伏筆,也就是說,在這場毀滅性的「大災難」中,世人的選擇可能改變歷史的軌跡。

本文就預言中和「大瘟疫」相關的幾個話題予以解析和探討:

一、「大瘟疫」發生的時間範圍和表現
二、預言中避免災難和瘟疫的伏筆
三、預言中災難的變數

鑒於目前中國的疫情,預言中所描述的事態發展可謂比較敏感,也比較令人難以置信。本文旨在尊重預言原意的基礎上,從預言的字面意思上做出本文所認為的最為合理的解釋。所言虛實,留予歷史驗證與讀者評斷。

其實,所有相關的中國歷史預言都預言了這場「大災難」發生之前的最後一個朝代是中共政權。
所有相關的中國歷史預言都預言了這場「大災難」發生之前的最後一個朝代是中共政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一、「大瘟疫」的發生時間範圍和表現

「子丑之年江邊起,死者萬萬欠棺材」──這是佛家預言《五公經》對於「大瘟疫」起始和表現的描述。那麼,這裡的「子丑之年」所對應的西元紀年是什麼呢?有人會想:也許「大災難」包括「大瘟疫」將在一千年以後才發生也說不定。要確定「大瘟疫」的具體發生時間,我們首先來確定「大災難」的發生時間範圍。

(一)「大災難」的發生時間範圍

其實,所有相關的中國歷史預言都預言了這場「大災難」發生之前的最後一個朝代是中共政權,而且,中共政權的滅亡是伴隨著「大災難」之降臨世間。

在中國歷史預言中,能夠將「大災難」發生的具體時間同西元紀年明確對應的預言之一是佛家預言《五公經》。

據其描述,「大災難」將發生於「下元甲子輪回末劫」期間。經過仔細推算,可以明確其中所述的「末劫下元甲子」是指1984年至2043年的六十年間。(關於「末劫下元甲子」的推算詳細過程,請見《預言中的國共兩黨宿命和「大災難」》系列文章。)

道家預言《太上洞淵神咒經》描述了「來世劫盡(末劫)之運」。其中被描述的第一個末劫時期災難事件是壬午、癸未年發生的一場可怕的瘟疫。而壬午、癸未在「末劫下元甲子」的1984年至2043年中對應的是2002和2003年,因此這場預言中的瘟疫是指2002至2003年間發生的「薩斯」瘟疫。其實,《太上洞淵神咒經》對於這場瘟疫病狀的描述,同現代醫學對於「薩斯病」(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的症狀描述完全吻合。

然而,人們一般所認為的「大災難」,是指「末劫下元甲子」中的一個特殊時期,其間發生的大型災難最為慘烈、最為集中、最為持續,主要現象包括上文提到的戰亂、天火和大瘟疫。本文稱這段特殊歷史時期為「大災難」時期。

從相關預言來看,「大災難」時期是處於2018年至2043年間的一段「前後只在十餘年」(《五公經》)的時間。

《太上洞淵神咒經》在描述「大災難」時期的瘟疫發生時間範圍時,描述了大瘟疫的兩個高峰期。
《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描述了大瘟疫的兩個高峰期。(圖片來源:Pixabay)

(二)「大瘟疫」的發生時間範圍和表現

那麼在預言中,「大災難」時期對於人類生命毀滅程度最為慘烈的「大瘟疫」究竟是什麼時間開始發生的呢?其高峰期和結束時間又是什麼呢?

在中國歷史預言中,明確描述「大瘟疫」起始時間的預言寥寥無幾。其中,《五公經》的一個版本對於「大瘟疫」的起始時間和地點給予了比較具體的描述:「子丑之年江邊起」。

「大災難」時期的2018年至2043年間有兩個「子丑之年」:庚子(2020)和辛丑(2021)兩年,以及壬子(2032)和癸丑(2033)兩年。

結合現實中正在發生的規模龐大、凶猛奪命的「中共肺炎(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一個自然而且比較合理的推論是:庚子(2020)和辛丑(2021)兩年應該是預言中的「大瘟疫」的起始時間;而且,「江邊」是指長江岸邊的武漢。

儘管人們都在期望這場「大瘟疫」能夠很快度過高峰從而迅速結束,然而,《五公經》還有版本說到:「壬子癸丑兩年,但八九月,朝病暮死,又遭兵火之災,十分死九分。」也就是說,在壬子(2032)癸丑(2033)兩年,還會有大瘟疫,甚至更為慘重。

其實,《太上洞淵神咒經》在描述「大災難」時期的瘟疫發生時間範圍時,描述了大瘟疫的兩個高峰期,或者說是兩場大瘟疫:「甲辰(2024)、甲寅(2034)年,有三十六萬疫鬼來殺惡人,惡人多故。」

因為「天機不可洩漏」,因此預言多採用隱晦的方式來描述未來。
因為「天機不可洩漏」,因此預言多採用隱晦的方式來描述未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1)第一場大瘟疫

「但看辰年中秋月,家家戶戶有蛆蟲;子丑之年江邊起,死者萬萬欠棺材。」這是《五公經》對於「大災難」中一場大瘟疫的描述。

根據現今(庚子年)正在發生的「中共肺炎」,以及《太上洞淵神咒經》所述的甲辰(2024)年將達到第一個瘟疫高峰來看,《五公經》的這一描述應該是指第一場大瘟疫。

也就是說,第一場大瘟疫的起始時間是庚子(2020)和辛丑(2021)兩年,起始地點是「江邊」武漢。這場瘟疫似乎將時強時弱地持續經過寅卯兩年,即壬寅(2022)和癸卯(2023)兩年,在甲辰(2024)年的「中秋月」(黃曆八九月)才達到真正高峰:「寅卯辰年八九月,遍地死人不堪言;米熟五穀無人吃,絲綿衣緞無人穿。」(《五公經》)

《五公經》對於大瘟疫的高峰期還描述道:「世上寅卯辰巳年,天差魔王在前,立不待死時將延,早時得病暮時亡。」

也就是說,屆時的瘟疫病毒似乎早已多次變種,甚至可能已經演變成為一種新型瘟疫,凶惡異常,造成染疫者「早時得病暮時亡」,「家家戶戶有蛆蟲」,「遍地死人不堪言」。

換言之,現今的「中共肺炎」似乎只是甲辰(2024)年大瘟疫高峰的一個引子。即使有朝一日「中共肺炎」跌入低谷,恐怕人們對於瘟疫的事態發展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值得一提的是,《太上洞淵神咒經》在描述現今年代(甲午旬年,即2014~2023年)的瘟疫發生現象時說道:「赤烏(烏鴉別稱)七十萬頭,飛行天下,人見者自然疫病,不可得治救。」此現象與在湖北省一些重疫地區發生的現象相符,令人悚然。

(2)第二場大瘟疫

第二場大瘟疫的起始時間很可能是《五公經》所述的壬子(2032)和癸丑(2033)兩年;而這場瘟疫於《太上洞淵神咒經》所述的甲寅(2034)年達到高峰。

根據預言,這第二場大瘟疫的來勢可謂凶猛無比,幾乎都沒有起始和高峰的區別:從其起始的壬子(2032)和癸丑(2033)兩年到其高峰期甲寅(2034)年,《五公經》的描述是「朝病暮死」、「十分死九分」;《太上洞淵神咒經》的描述亦是「死十分遺一也」,慘烈至極。

其實,從所有的相關歷史預言來看,在這些預言者所能夠認識到的過去歷史安排中,持續多年的「大災難」,尤其以「大瘟疫」為甚,對於人類生命的毀滅程度都是「十不剩一」,慘烈無比。比如,《五公經》描述「不論貧富,天下人民十分滅九分」;《太上洞淵神咒經》亦描述「死十分遺一也」;《陝西太白山劉伯溫碑記》預言「貧者一萬留一千,富者一萬留二三」;《格庵遺錄》預言「朝生暮死,十戶餘一」;《聖經.啟示錄》也是預言人類因受「撒旦」迷惑而遭滅頂之災、死亡無數等等。

關於大瘟疫在高峰期疫病症狀的表現,《太上洞淵神咒經》的描述是「身生惡瘡蟲癩之病,膿血臭爛」;《五公經》的描述是「眼中出血,身中出濃,肚中生蛆」,且「家家戶戶有蛆蟲」,「紅粉美人流血死」。似乎屆時出現了一種嗜人血肉的毒菌「蛆蟲」,其殺傷力無可比擬。

綜合以上分析,如今人類可能已經進入到歷史預言中的「大災難」時期,而且,這一時期可能將持續「十餘年」的時間,於甲寅(2034)年過後逐漸平息。

(未完待续)

續1:預言中避免「大災難」和「大瘟疫」的秘訣(組圖) 

續2:預言中的「人類大災難」出現了轉機(組圖)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任編輯: 夏琴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