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拿大後 國內雖有父母 但已不是你的家(圖)


加拿大多倫多(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20年2月27日訊】中共肺炎爆發後,大多數被困武漢的美加華人最後都被包機接回。也有部分人趕在國內家鄉封城之前,改機票逃離疫區。親歷過這些的華人感觸良多,對家的概念似乎又有了新的認識。以下是一個加拿大華人,從國內回到加拿大後的一番感慨。

文章大意如下:

過年期間,筆者身在國內,由於肺炎疫情當時愈發嚴重,一位溫哥華的朋友十分憂心我們無法平安返回加拿大。她說的一句話至今記憶猶新「留在國內雖然有父母,但已經不是家了,平安回來。」

看到這句話心中猛得一震,甚感傷痛。不得不承認,這是事實。十幾年的移民生活,不知不覺把身處其中的我們一點點改變,對溫哥華、加拿大的感情越來越深。而國內親友,由於不能長期在一起,心與身的距離不知不覺愈拉愈遠。除了感情,還有日常生活的習慣問題,周遭環境的熟悉程度,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社交圈等等。時間真如一把殘忍又現實的利刃,把能削掉的都削掉了,只留下光禿禿的枝幹。這隻枝幹最終是要在新的土地生根發芽的,希望能逐漸長成蒼天大樹。

由於我們乘坐的返加航班險些被取消,那天曾一度很擔心,接下來該怎樣生活?

有的朋友開玩笑,你就讓你家孩子在國內上學好了。現在是疫情非常時期,也無法讓學生正常上學。但是即使真去國內學校上學,孩子能否適應,我需要打好幾個問號。

兒女也跟著大人擔心,「我們回不了家了麼?」在他們心中,位於大溫的那個熟悉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回國那是回爺爺的家,姥姥姥爺的家。筆者十幾年前的國內舊住所還在,我在房子裡、院子裡逛了一圈,試圖找回些微往日的回憶。然而遺憾地發現,我幾乎不再有內心的共鳴,物是人非啊。

這種感覺太讓人難受和尷尬,就好像你與分離多年的好友重逢,卻發現突然沒有了相聚一起的歡快,而是相對無言。時間都去哪兒了?我們又都怎麼了?

現在,和國內的昔日朋友聯繫少了,他們有他們的生活,我們有我們的,長期的分離,最終讓我們各自走上各自的人生道路。偶爾在網上打個招呼,知道他們安好足已。到頭來,彼此都是彼此人生中的過客罷了。

為了嚴防疫情,困在國內的住所時,我總是忍不住想念在大溫美麗風景中行走的自由和暢快,還有那邊的一位位好友。老早就知道,如若有一天我離開溫哥華會非常想念,果真如此。想那裡的藍天白雲,想那裡的純淨和遼闊,想那裡簡簡單單的生活,感覺這樣的日子才更加適合我。

剛移居大溫時可不是這種感覺,慢熱的我曾經很難適應這裡——濕漉漉的陰雨,簡陋的出租屋,舉目無親的孤單,未來的渺茫不可知,對國內生活以及親友的想念簡直痛徹心扉。新移民都有一段這樣艱難的適應期吧,隨後慢慢認識新朋友,周圍環境愈來愈熟悉,有了安穩的住所,把喜歡的物件、吃食一件件搬回溫暖的窩。

一年一年跟著漸漸長大的孩子,融入加拿大的生活,學著以加拿大人的方式看待世界。兒時、年輕時的家在浩瀚海洋的那邊,步入中年後在浩瀚海洋的這邊,又和兒女一起重新成長了一次,不知不覺真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了。

所以,如今再說回家,我只能想到位於大溫那個熟悉的家。她裡面的柴米油鹽、鍋碗瓢盆,都是辛苦買來、幾乎每日使用的,她周邊的學校、商場、公園,有一些是非常熟悉的,她附近的一湖一河一山,大多數被我們欣賞過春夏秋冬、風起雨落的樣子……這應該就是家的感覺吧。

對眾多華人老移民來說,雖然我們逐漸在加拿大找到新家,也享受著家的溫暖和關愛,但是最初的根來自哪裡,卻永遠無法忘卻、拔掉,這也是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第三代移民的截然不同之處。我們常常不由自主以熟悉的母語,關注著國內發生的大事小情,爭論著糾結著,同時也悲傷著欣喜著。

這次武漢疫情發生後,尤其如此。海外微信群、朋友圈對疫情的關注不比國內少一點,很多人的觀點即使並不一致,但對國內百姓的憂心卻是同樣的。一些熱心華人積極組織向國內捐款、捐物,響應者眾多,令人感動。

是的,我們的家已經不在國內,但父母、親友的家還在,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大事小情,一直讓人無法不牽掛。這是第一代老移民擺脫不了的糾結和宿命吧,我們在異國他鄉拚搏,努力在這裡打造一個新家,然而,喜新並未厭舊,大洋兩岸都安好,是我們中的很多人最大、最純樸的願望吧。

前幾日,筆者一家自我隔離結束,女兒和兒子重返校園。看著燦爛陽光下的校園,孩子們在操場上、草地中奔來跑去,家長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談笑風生。突然心生感動,這就是平平凡凡的生活,身處其中你也許不知道你們有多幸福。

願國內因為疫情被困在家中的人,也可以盡早踏入明媚的陽光之中。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