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擾亂醫藥業供應鏈 美國若發疫情或無口罩可買(組圖)
中國全面限制醫用口罩等醫用防護裝備的出口。(圖片來源:David McNew/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2月14日訊】中國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所採取的大規模封城和限制交通的措施已危及全球醫藥行業的供應鏈。一些跨國製藥公司擔心,如果封城措施持續下去,個別關鍵且必要的製藥原料的供應可能會中斷。與此同時,中國全面限制醫用口罩等醫用防護裝備的出口,導致醫用口罩等物資在美國已出現短缺的狀況。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稱新冠病毒疫情給美國敲響了警鐘,並敦促美國在製藥和醫療物資供應方面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調查發現,美國出售的藥品約有80%在中國生產。這一數字雖然令人擔憂,但其背後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即中國是一些重要藥物活性成分的最大、有時候甚至是唯一的全球供應國。
德州A&M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斯考克羅夫特研究所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政策項目(Scowcroft Institute Pandemic and Biosecurity Policy Program)研究人員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治療乳腺癌和肺癌的活性藥物成分以及抗生素萬古黴素(Vancomycin)幾乎都是中國製造。萬古黴素是治療某些類型的抗生素耐藥性感染的最後手段。此外,中國還控制著肝素的很大市場份額。肝素是一種血液稀釋劑,用於心臟直視手術、腎臟透析和輸血。中國是肝素的全球唯一供應國,以至於美國只能從中國採購,別無選擇。
《金融時報》援引印度最大製藥企業之一Cipla全球執行長兼總經理Umang Vohra的話報導,除非中國恢復生產,否則多數藥企的供應將在本月底耗盡。中國生產抗生素、治療糖尿病藥物、鎮痛劑和抗HIV病毒藥物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成分。
前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局長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2月12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舉行的一場聽證會上警告說,美國製藥公司嚴重依賴中國供應的原料藥。他說,中國的新冠病毒疫情暴露出「藥品供應鏈的一個關鍵瓶頸。」
美國總統助理、白宮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納瓦羅呼籲美國減少對從中國以及其他國家進口藥物和醫療設備的依賴。他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說,「我們不一定要依賴其它國家,哪怕是親密的盟友,向我們提供從口罩到疫苗的各種必需品。」
美國白宮貿易與經濟事務顧問納瓦羅(圖片來源:JIM WATSON/AFP/Getty Images)
中國不僅是全球藥品的主要供應國,也是美國最大的醫療設備供應國。這些設備包括核磁共振設備、手術服以及測量血液含氧量的設備。儘管這些必需品的供應還沒有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嚴重影響,但如果中國不願或不能再向美國供貨,數以千計美國病人將面臨死亡。
德州A&M大學斯考克羅夫特研究所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政策項目研究員克莉絲汀·克魯多·布萊克本(Christine Crudo Blackburn)對美國之音表示,醫用防護類產品已經出現短缺。她說:「我們已經看到個人防護設備和口罩等方面的影響,一些地方的這類產品已經出現短缺。」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的一半,最大日產能約為2000多萬隻。但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已經在中國各地乃至全球引發了搶購熱潮,再加上很多口罩生產企業停工導致產量下降。已有美國媒體報導說,中國叫停了美國企業從中國訂購的醫用口罩和其他醫用物資的發貨。
現在,美國各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的市面上已基本買不到任何口罩。數據顯示,美國95%的醫用外科口罩和70%的N95口罩來自進口。《金融時報》中文網2月11日的一篇文章說,「如果流行病使疫區製造業工人生病,那麼口罩供應很容易受到勞動力中斷的負面影響,再加上如果當地政府決定將庫存留在國內,那麼口罩的供應就很容易斷鏈。」
前美國食品與藥物監督局局長戈特利布說:「不僅是在出現流行病時會有這種風險,也可能是政治動盪,也可能是政治衝突……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一些國家試圖將供應國有化,或是在供應緊缺、發生公共衛生危機的情況下,這些國家會保留足夠供應量先滿足本地需求,然後才考慮向國外發貨。」
「我們現在正非常密切地關注這一點,」特朗普總統的貿易顧問納瓦羅對《金融時報》說,「通過將更過的藥品供應鏈轉移到(美國)國內,供應鏈會更有彈性,而且它將提供通過採用尖端先進位造工藝來降低藥品價格的重要機會。」
德州A&M大學的布萊克本表示,儘管美國將醫藥產品的供應鏈實現本土化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它將是有必要的。「我把藥品看作是等同於軍事武器這類物資,」她說,「當你依賴另一個國家生產維持人民生存所必需的東西時,你就會陷入某種國家安全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