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習近平能否打贏看不見的敵人?(圖)

 2020-01-25 11:4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1
    小字

中南海面臨前所未有的疫情危機。
中南海面臨前所未有的疫情危機。(圖片來源:Feng Li/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文隆綜合報導)從武漢開始的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簡稱:中共肺炎)勢頭凶猛,至25日官方數據已超過1200個確診病例,從疫情萌發到全城戒備時隔一個多月,中共政府的處理速度及隱瞞問題引發爭議,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政權是否有能力打贏這個看不見的敵人?

疏理報導發現,從12月8日確診第一例「中共肺炎」,到1月23日武漢封城。超過一個月時間的關鍵轉折點是1月20日習近平作出指示,之後是病例激增,各地陸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封城、進入所謂戰時狀態。但病毒已隨人流蔓延全國和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共衛健委25日通報,截至1月24日24時,收到29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287例,其中重症237例,死亡41例(湖北省39例、河北省1例、黑龍江1例)。20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疑似病例1965例。

中國大陸之外,通報確診病例:香港5例,澳門2例,臺灣3例,泰國4例,日本2例,韓國2例,美國2例,越南2例,新加坡3例,尼泊爾1例,法國2例。

在疫情當前之際,上週末,武漢政府還有召集過萬家庭舉辦「萬家宴」慶祝新年。地方官員的遲鈍和無為引發群眾憤怒和專家批評。有分析認為,習近平的集權專斷在來勢洶洶的病毒前失靈。

《華爾街日報》報導援引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中國問題專家Jude Blanchette表示,習近平的領導風格令官員只敢觀望:「武漢政府官員的應對緩慢遲疑,他們在等待中央表態後再採取行動。」

知情人說,當地官員們仍過於樂觀,認為疫情會得到控制,他們把注意力放到了其他優先事項上,包括當地的中共年度會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資深製作人格裡菲斯(James Griffit)發文指出,從下到上的信息過濾、官僚主義的不作為和習慣性掩蓋都耽擱了防治時機,習近平真是「天高皇帝遠」。

文章指出,有關中共肺炎(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最初爆發及可能持續隱匿的指控,外界依然沒有答案。疫情原本可以是中國一勞永逸驅逐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幽靈的機會,但從發展軌跡來看,中國應對這類危機的基本缺陷仍然存在,而未來可能還有更大威脅。

發生在2003年的SARS,初期疫情遭地方政府隱匿,直到軍醫蔣彥永揭露外界才得知,但已經大規模蔓延,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SARS為國際公衛緊急事件,幾個月後政府對疫情揭露延遲道歉,時任衛生部長與北京市長也被解職以示負責。

文章認為,儘管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共權力掌握更甚以往,但合法性卻更脆弱。SARS醜聞及類似的處理不當危機,都可能對其合法性帶來毀滅性影響。習近平的集體領導也意味著,像中共肺炎這樣的危機將考驗他對中共與國家的控制,也考驗高度集權體制。

17年前,中國政府對SARS的滯後處理帶來慘痛教訓。中國聲稱如今已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疫病防治體系。然而,據財新網、《三聯生活週刊》等多家深入武漢調查的媒體報導,當地面臨醫療資源匱乏,試劑盒不足導致確診困難等多重困境,不得不發起民間捐助進行自救。

政論作家,時局分析人士陳破空則認為隱瞞是從上而下的,在中國,實際上是中央政府直接壟斷信息。雖然說是透明公開,但只能由中央政府發布,由當局發布,民間和其他機構都不得發布,甚至地方政府都不能做主。

美國之音報導指出,對於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來說,武漢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來臨的時機不能更糟糕了。中國經濟增長正處於近30年來最低水平,且前景依然黯淡。中國剛剛與美國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貿易戰並未停止,仍有價值近37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處於美國關稅的緊箍咒之中。

人權組織「公民力量」發起人楊建利對美媒表示,每次危機都有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有消息說,武漢封城的決定導致大批恐慌的民眾逃離。這有可能反而加劇病毒的蔓延。「如果疫情繼續蔓延下去、控制不住,就很有可能成為威脅政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