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國農產品不愁賣 為何中國常滯銷?(圖)


日本美國農產品不愁賣,為何中國常常滯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1月23日訊】對中國很多農民朋友來說,農產品滯銷已經成了見怪不怪的事情,從水果到蔬菜,如果迎來豐收的年頭,很多農產品都落得個銷路不暢的下場。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就有多種農產品先後遭遇滯銷,7月份的時候,陝西大荔縣的3000多畝黑布林滯銷,幾千噸李子在產地已經堆成了小山,甘肅的花牛蘋果3毛一斤仍不好賣也是上個月才發生的事情,除了這些大規模滯銷的水果之外,爛在地裡賣不出去的蔬菜也不在少數。

農產品滯銷,損失最大的就是種植的農民。農民種地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土地、農藥、化肥等方面也需要投入不少成本。一旦種植出來的農產品賣不出去,就意味著農民好幾個月甚至是一整年的辛苦都打了水漂,情況嚴重的連本錢都收不回來,所以每次有農產品收穫的時候,農民都要為它的價格和銷路發愁,中國農產品屢屢滯銷,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中國的農產品之所以會面臨低價滯銷的困境,一方面是因為很多農民只懂得盲目跟風種植,國家在農業經營者的種植品種上也沒有過多干預,這就導致種植的農產品品種單一,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再加上農民不懂得錯峰種植,某一種農產品成熟時,大量產品都會在短時間內扎堆上市,所以很有可能會遭遇低價滯銷。另一方面,中國的農產品市場建設極不完善,各地信息共享的程度不夠,流通成本高也是農產品滯銷的原因。

不過,在中國農產品屢屢滯銷的情況下,國外卻很少有類似的新聞報導,尤其是在日本、美國這一類農業很發達的國家,各種農產品幾乎都不愁賣,在中國農民抱怨豐產不豐收的時候,美國和日本的農民也很少為農產品的銷路和行情發愁。這主要得益於這兩個國家對農業的科學化管理和市場布局。

日本對農產品的管理採用了政府參與加創新的模式,為了保障農戶的利益,農產品從農戶流通到消費者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政府在發揮作用。為了減少農產品的流通成本,日本地方政府還提倡農產品直銷,有農協幫助農民搭建銷售中心,組織農戶銷售農產品,這樣一來,農民可以直接定價,利潤空間也就大了很多。另一方面,日本的農產品價格是出了名的高,是因為農民在生產環節就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產品的同質化,日本鼓勵農民種植具有特色的精品農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有競爭優勢,還能高價出口到國際市場。

美國的農產品之所以不愁賣,主要是因為有農業合作社和農業協會組織在發揮作用,美國的農戶在農產品收穫之後,有專門的合作社對產品進行整合銷售,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合作社就成了農戶的保底選擇,同時,美國還有各種農業協會,負責提供售前和售後的服務,合作社和農業協會的相互配合,給美國農產品提供了更廣的銷路。

由此看來,中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是在農產品銷售方面,與美國、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而從根本上講,終極原因其實就是體制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