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龍脈」!這裡埋葬了24位帝王(組圖)
邙山的風水到底有啥特別的?讓這麼多帝王把願意把自己的陵墓都選擇在這裡建造。(示意圖非邙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上下5000多年的歷史。無數朝代更迭,政權交替,所以中國歷史上的也產生很多的皇帝,皇古代帝王對自己的陵墓選址看的非常重要的。
每個朝代選擇的地址不盡相同,比如北京的明清帝陵,就葬了很多帝王,但是有一個地方,這裡卻前後一共葬了24位帝王,是真正的中國龍脈之地。這麼多帝王同葬一地在古代也是很罕見的。這塊龍脈之地就是洛陽邙山。
邙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在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餘脈。歷代的皇帝都把自己的帝陵選在了邙山,這也就造就了邙山成為帝陵之最。大家肯定會問了,邙山到底有啥特別的?讓這麼多帝王把願意把自己的陵墓都選擇在這裡建造。「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這句話就是對風水寶地邙山的敘述。
邙山的地理位置是中原腹地,地勢開闊而且土質硬而緊密,水很難滲透進去,大家都知道,陵墓一般都選址在乾燥土硬的地方,這是因為棺材最怕的就是地下水的侵襲潮濕,而邙山乾燥緊密的土質特點,就成了墓地的首選。
另外就是邙山按風水來說,符合古人嚮往的墓地地形,邙山背靠巍峨大山,面朝一望無際的黃河,在風水學裡象徵著飛黃騰達,是數一數二的寶地。
而古代也只有歷代帝王才能安葬於此,而民間也流傳著順口溜,只要葬在邙山,後代就可以出高官。由此可見邙山的風水可以說已經深入人心,而時至今日,邙山依然火爆,成了人們爭相追逐的絕佳墓地。而邙山的墓地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據說單價已經超過1萬多一平米,而洛陽的房價都沒有這麼高,確實死人比活人值錢,好多有權有錢的人,為了在邙山找到一塊好地不惜重金。而最主要的是邙山是帝陵的聚集地,人們認為是真正的龍脈之地,死後能和這麼多帝王做鄰居也是一種榮耀。所以邙山的墓地價格瘋漲,但好多人仍然趨之若鶯也就不奇怪了。
你們怎麼看待這個龍脈之地墓地價格瘋漲的現象呢?
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邙山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餘脈,崤山支脈。廣義的邙山起自洛陽市北,沿黃河南岸綿延至鄭州市北的廣武山,長度100多公里。狹義的邙山僅指洛陽市以北的黃河與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嶺。
邙山海拔300米左右。邙山為黃土丘陵地,是洛陽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由於邙山山川絢麗,風光宜人,山雖不高,但土厚水低,宜於殯葬,所以邙山上多古代帝王陵墓,比較有名的有東周皇陵、東漢皇陵,曹魏、西晉和北魏時期的皇陵。
不誇張的說,邙山自東漢以來就是洛陽人的墓地。《後漢書》卷十下《桓帝鄧皇后紀》:「詔廢後,送暴室,以憂死。立七年,葬於北邙。」《西京雜記》載:「何武葬北邙山薄龍阪,王嘉塚東北一里。」貞觀元年,李勣愛女卒,葬北邙。故有謂:「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歷代更無數詩詠邙山。晉代詩人張載《七哀詩》云:「北邙何纍纍,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云漢世主。」陶淵明《擬古詩》云:「一旦百歲後,相與還北邙。」白居易詩感慨道:「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沈佺期《邙山》雲:「北邙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洛城。」張籍有詩云:「洛陽北門北邙道,喪車轔轔入秋簞。」王建《北邙行》云:「北邙山頭少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
清末建造隴海鐵路,在洛陽邙山毀損部分的唐代墓葬,發現大量的唐三彩陶器。古董商將其運至北京,引起學者王國維、羅振玉等的高度重視。現存有秦相呂不韋、南朝陳後主、南唐李後主、西晉司馬氏、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唐朝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等歷代名人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