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議簽完口風就改了?劉鶴:不是想進口多少就多少(圖)


美中雙方15日簽署貿易協議後,中共喉舌央視報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言論稱,進口是按照市場供給規律進行。 (圖片來源:SAUL LOEB / AFP/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1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文可伊編譯/綜合報導)美中雙方15日簽署貿易協議後,中共喉舌央視週四(16日)報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說,進口是按照市場供給規律進行,美中貿易不會影響中國從其它國家進口農產品。

劉鶴也說:「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國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不是任何國家想進口多少就可以進口多少,而是要展現出產品的競爭力。」。

中方代表團在簽署協議後,在下午舉行記者會。劉鶴在回答央視記者提問時這麼表示。

劉鶴透露,談判過程中有兩個重要條件:第一是不傷害第三方;第二,中國在進口過程中,是按照市場原則供給規律進行。企業根據消費者需要,根據市場供求關係進口。進口後要面臨消費者的檢驗。因此整體上,不會影響第三方利益。

剛簽署的貿易協議規定,在2017年採購規模(240億美元)的基礎上,中國在2020年增購美國農產品不少於125億美元;2021年增購不少於195億美元。

路透社報導稱,劉鶴的言論增加了美中貿易協議執行的不確定性。同時,外界也擔憂中國是否能落實協議有關擴大從美國的進口的規定的擔憂。再加上,18個月的貿易戰已導致中國農產品買家轉移其供應鏈,外界擔憂中國如何執行協議內容,增加從美國的貿易進口。

一位來自中國、從事國際貿易的穀物貿易商對路透社表示,若要實現所允諾的採購量,中國將需要介入農產品市場來增加其購買量,而又不能損害其現有的貿易夥伴。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貿易商稱:「政府或許會在某種程度上進行干預,例如要求某國有企業購買或提供一些配額。」但按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基本上是公開讓所有國家競爭。

根據協議,北京沒有降低或取消對美國農產品加征的報復性關稅。

美國和巴西兩國大豆供應的競爭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人們擔心,中國可能會為了購買美國的大豆而取消部分巴西的大豆訂單。

中國主要使用大豆來榨油,以及用作牲畜的飼料。非洲豬瘟的爆發導致重創中國養豬業,中國對大豆的需求量也因此下降。

路透社援引金融服務機構國際資產控股公司(INTL FCStone)高級亞洲商品分析師弗裡德里克斯(Darin Friedrichs)的言論稱,中國將來或許會減免部分豬肉和大豆關稅,以利美國農產品出口。」不過,他認為,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規定的農業採購量很難實現。

不過,也有一些分析師認為,兌現貿易協議的採購承諾是有可能的事。

農業諮詢機構上海匯易諮詢有限公司(JC Intelligence Company)執行總裁李強則表示,就算某些美國產品不具價格優勢或產量不足,中國還有許多其它農產品可以選擇,例如肉類和乙醇等。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