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之道:以「藏」為本 養「腎」防寒(組圖)


冬天特重保暖,保暖可以很好的維護經絡運行,保全陽氣。

中國傳統的養生之道,注重順應四時的自然變化,配合氣候更替來養生,強化人體適應大自然的能力,達到增加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目的。

俗話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黃帝內經・素問・四時調神大論》也指出:「故四時養生者,萬物之終始也,生之本也,逆之則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就是告訴我們,順應四季氣候的變化來養生就不會生病,反之,違反自然規律就會招致災害。

冬天氣候寒冷,草木凋敝,是萬物閉藏的季節,人體陽氣亦應潛藏於內,故冬季養生要以「藏」為本,養「腎」防寒。保證腎(泌尿生殖系統)機能的正常,方可調節身體適應冬季的變化,否則容易產生疾病。

冬季養生之道

1、起居有常:冬季寒冷,生活起居作息應「早睡晚起」,早睡能保護人體陽氣,晚起則有助於保養人體陰氣,待日出後再起床,避開嚴寒。室內溫度大約保持16℃~20℃,即使天冷,也要盡量維持空氣流通,勿緊閉門窗,或是將棉被蓋著頭睡覺,以免造成缺氧。

2、衣著保暖:冬天特重保暖,尤其人體頭部、背部、雙手、雙腳,都有許多重要的經絡穴位,保暖可以很好的維護經絡運行,保全陽氣,但仍應隨氣候變化而增減。尤其老年人調節體溫的機制較差,衣著應選擇保暖、防寒的質料,外出更要適時添加圍巾、帽子、手套等。睡前可用溫水洗腳、泡腳,並搓腳心100~200次,可收補腎、健腦的功效。


冬季應遵循「少食鹹,多食苦」的原則進食。

3、飲食方面:冬季腎經旺盛,而腎主鹹,心主苦,如果鹹味吃過多,會使原本就偏亢的腎水更亢,減弱心陽的力量,故應遵循「少食鹹,多食苦」的原則進食;並切忌生冷食物,否則易使脾胃的陽氣受損;此外,冬天乾燥,宜多吃含水分多的甘潤食物。

冬天可多吃些羊肉、牛肉、鵝肉、鴨肉、瘦肉、去皮雞肉、蝦、青背魚、南瓜、蓮藕、木耳、芝麻、大蒜、萵苣、甘藍菜、胡蘿葡、白蘿葡、馬鈴薯、甘薯、各種豆類、香菇、海藻類等,有助於提高免疫力;常吃羊肉爐、羊肉粥亦能溫補陽氣,防病強身。

適時進補有益健康,如: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十全大補湯等都不錯,但需視個人體質進補,才有效果。建議先請教中醫師,瞭解進補宜忌再補,以免不利健康。

4、預防宿疾:許多慢性病患在寒冷多變的冬天,容易宿疾復發,例如:哮喘、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風溼症、十二指腸潰瘍、甲狀腺機能亢進等;寒冷還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引起心肌梗塞、中風的發生,因此,防寒保暖、節慾保精,非常重要。


冬天雖冷,但仍應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態,衡量外部環境進行運動。(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5、堅持運動:冬天雖冷,但仍應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態,衡量外部環境進行運動,可以增加攝氧量,淨化血液,增強免疫力。研究指出,堅持冬季運動者很少罹患感冒、肺炎、哮喘、扁桃腺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冬天晨運不宜太早,也要避開大寒、大風、大雨、大雪等不良氣候,在此等不良環境下運動,不利健康。

6、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醫強身保健良方,平時可以加強合谷、太溪、太衝、湧泉、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有助於提升全身陽氣,增強免疫力。

本文留言

作者高義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