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軍隊衝突不斷,最終導致1940年10月4日的黃橋事件。(圖片來源:Pexels/公有領域)
【看中國2019年12月19日訊】抗戰爆發後,毛澤東堅持要求部下「不受國民黨的限制,超越國民黨所能允許的範圍,不要別人委任,不靠上級發餉,獨立自主地放手地擴大軍隊,堅決地建立根據地」,國共軍隊衝突不斷,最終導致1940年10月4日的黃橋事件。
為避免雙方接觸繼續衝突,從維護抗戰大局出發,1940年10月19日,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名義,強令新四軍、八路軍必須在一個月內全部撤到舊黃河河道以北之冀察兩省和晉東北及冀魯交界地區;中國共產黨對此予以嚴詞拒絕,僅答應將皖南新四軍撤到長江以北,但一直拖延時間。國民政府第三戰區最初允許皖南新四軍採取東進、再從蘇南北渡長江的路線。
但1940年11月29日,蘇北劉少奇指揮八路軍新四軍發動進攻韓德勤餘部的曹甸戰役,國民政府方面大為惱怒,轉而拒絕皖南新四軍東進從蘇南渡江的方案(怕皖南新四軍與蘇北新四軍會合後再打韓德勤),重新命令皖南新四軍必須直接北上,從安徽銅陵、繁昌間北渡長江,並延長最後期限至1940年12月31日。但中共方面認為國民黨規定的直接北渡方案是陰謀,皖南新四軍最終堅持走東進再由蘇南北渡的路線。
1941年1月4日,在超過國民政府規定的最後期限4天後,新四軍軍部及所屬支隊9000多人由雲嶺出發向南移動,違抗國民政府直接北上渡江的命令,南下企圖繞過國民革命軍防區再東進由蘇南渡江;6日,行至皖南涇縣茂林時,與國軍第40師發生衝突,雙方互稱對方先開槍,隨後第三戰區國軍將新四軍包圍。激戰七晝夜,新四軍除約2000人突圍外,大部被俘或陣亡;葉挺與國軍談判時被扣押,項英、周子昆被其副官劉厚總殺害。
黄橋鏖戰笑東夷(1)
叵測友軍安可期
飭令北巡攘日寇
旌麾南指釁王師
中樞忍痛正綱紀
毛賊借刀芟别枝(2)
抱屈恩來書憤懣(3)
奇冤千古寸心知
註(1)蘇北是副總司令兼第八十九軍軍長、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所屬部隊的防區。粟裕率新四軍進入蘇北發展後,和韓德勤發生過多次摩擦,雖然規模不是很大,但中共認為韓德勤部嚴重阻礙新四軍發展擴張。
1940年5月8日,陳毅向中共中央報告:「解決蘇北問題,應先向省韓(指韓德勤)下手。」1940年7月,粟裕指揮新四軍出其不意的渡過長江,一舉消滅了黃橋國軍。後來新四軍假裝採取了退讓姿態,獲得了輿論支持,也達到其誘敵深入的目的。
九月三十日,韓德勤集中其大部兵力,由海安、泰州等地分三路反擊黃橋新四軍。1940年10月4日,韓德勤所屬部隊在反擊黃橋途中,不幸遭粟裕指揮的新四軍伏擊,國軍傷亡慘重。10月3日至10月6日,新四軍經過多次戰鬥,共殲滅國軍主力12個團,保安第十六旅全部,保安第三旅、保安第五旅各一個團,共計一萬一千餘人,國軍第八十九軍軍長李守維、獨立第六旅旅長翁達及旅、團長數人陣亡,俘虜國軍三十三師師長孫啟人,九十九旅旅長苗瑞林、七師參謀長等師、旅、團軍官30餘名,下級軍官600名。新四軍乘勝追擊,侵佔海安、東台等地。十月十日,新四軍蘇北部隊前鋒與南下八路軍先頭部隊匯合於東台縣之白駒鎮。
1941年1月,新四軍撤出黃橋,日軍隨後佔領黃橋。黃橋戰役是新四軍在抗戰期間進行的規模最大,消滅抗戰國軍最多的一次戰役,對中共新四軍的發展壯大起到重大作用。
以上資料來自百度知道,似乎是中共官方權威史料——請各位看官仔細品讀,很有意思的。
看見了沒:新四軍黃橋戰役的第一「戰果」是消滅了大量抗戰國軍(剛剛參加了台兒莊戰役),第二「戰果」是把黃橋拱手送給了日軍。
註(2)葉挺、項英和周恩來淵源甚深,項英在以往的黨內鬥爭中多次站在毛的對立面。延安方面電令新四軍南下并無通報國府,在衝突發生後葉、項曾發十餘電往延安求毛緩頰,卻被置之不理。項被副官劉厚總所殺,不排除是奉毛之命,中共高級將領的副官、警衛都由毛掌控的保衛局所遣,在必要時除掉他們易如反掌。紅軍叛將龔楚對此知之甚詳,在叛逃之前千方百計甩脫警衛,在其回憶錄中有詳述。
註(3)周恩來在事變後悲憤欲絕,書「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十六大字刊於新華日報,此十六字對蔣對毛均可,對毛似更貼切,他心中究竟想表達什麼,只有他一人知道。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