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讀不厭!不能錯過的千古奇文《破窯賦》(圖)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呂蒙正出身貧寒,深刻體會窮人的苦難,所以讀書勤奮、工作勤奮、愛民勤奮。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和寇准一起在破窯讀書,體會了人間冷暖,後來,做了宰相,更體會到人心的寵辱。所以他寫了一段《破窯賦》。

破窯賦(宋)呂蒙正

蓋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雄雞兩翼,飛不如鴉。

馬有千里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時運不能自通。

文章蓋世,孔子厄於陳菜;武略超群,姜公釣於渭水。

顏淵命短,原非兇惡之徒;盜跖延年,豈是善良之輩?

堯舜聖明,卻生不肖之子;瞽鯀愚頑,反有大孝之男。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縣吏。

晏子無五尺之軀,封為齊國宰相;孔明無縛雞之力,拜作蜀漢軍師。

霸王英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柔弱,竟有江山萬里。

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

韓信未遇,乞食瓢母,受辱跨下,及至運通,腰繫三齊之印;白起受命,統兵百萬,坑滅趙卒,一旦時衰,死於陰人之手。

是故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滿腹經綸,皓首仍居深山。

青樓女子,時來配作夫人;深閨嬌娥,運退反為娼妓。

窈窕淑女,卻招愚莽之夫;俊秀才郎,反配粗醜之婦。

蛟龍無雨,潛身魚鱉之中;君子失時,拱手小人之下。

衣敝縕袍,常存禮儀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

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

初貧君子,已成天然骨格;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裡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昔居洛陽,日乞僧食,夜宿寒窯。思衣則不能遮其體,思食則不能飽其飢。夏日求瓜,失足矮牆之下;冬日取暖,廢襟爐火之中。上人憎,下人厭,人道吾賤也。非吾賤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今在朝堂,官至極品,位居三公。鞠躬一人之下,列職萬人之上。擁撻百僚之杖,握斬鄙吝之劍。思衣則有綾羅綢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出則有虎將相隨,入則有佳人臨側。上人趨,下人羨,人道吾貴也。非吾貴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恃,貧賤不可盡欺。聽由天地循環,週而復始焉。

註釋:

堯舜為古代明君。相傳堯之子丹朱、舜之子商均皆為不肖之子。這樣,堯將帝位傳給了以孝著稱的舜,而舜也將帝位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

相傳瞽之子為舜,瞽是個盲人,舜的母親去世後,瞽續娶,繼母生弟名叫像。舜生活在「父頑、母囂、像傲」的家庭環境裡,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表現出的非凡品德受到了眾人的稱頌。

相傳鯀之子為禹,堯時,洪水為害,堯命鯀去治水。鯀用堵塞的辦法治水,結果導致洪水氾濫,被殺。禹汲取教訓,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水,終於制服了洪水。治水期間,還三過家門而不入,受到百姓擁戴。禹後傳位給子啟,開啟了我國「家天下」的歷史。

《破窯賦》是北宋大臣呂蒙正的作品。相傳此賦是為了勸誡太子而創作的。作者以自己從貧苦到富貴的經歷,並列舉了歷史上諸多名人的起伏命運,來說明一種自然循環的人生思想。

作者簡介

呂蒙正(946年—1011年),北宋大臣。字聖功,洛陽(今屬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丁醜科狀元。授將作監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館。公元980年(太平興國五年),拜左補闕,知制誥。後任參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為宰相。為人質厚寬簡,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論時政,有不允者,必不強力推行。與開國元老趙普同在相位,關係極為融洽。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貶為吏部尚書。兩年後復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罷相。真宗即位,任命呂蒙正為左僕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後封萊國公,授太子太師。不久,因病辭官,回歸故里。卒謚文穆,贈中書令。

創作背景

呂蒙正出身貧寒,深刻體會窮人的苦難,所以讀書勤奮、工作勤奮、愛民勤奮。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和寇准一起在破窯讀書,體會了人間冷暖,後來,做了宰相,更體會到人心的寵辱。所以他寫了一段《破窯賦》。

《破窯賦》是呂蒙正之《勸世章》,又稱《寒窯賦》。由於受傳統觀影響太深,有人認為呂蒙正的思想過於保守消極,因此呂蒙正的許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在《呂文穆公傳》中,《破窯賦》被看作是呂蒙正的經典之作,相傳是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呂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師。當時太子(後來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無人,沒有哪個太師敢當面教訓太子。呂蒙正於是寫了這篇《破窯賦》來告誡太子。雖然文章內容短小,但是卻包含了無窮智慧,聰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據說太子讀過此文後,一改常態,常虛心向他人請教。

作品簡析

《破窯賦》透出的是人生命運和天地自然變化循環的思想,文章以自己從淒慘到富貴的經歷,列舉了自古以來歷史上諸多名人經歷的各種命運和磨難,擺事實講道理,來說明這世界人生命運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與終,在無運與有運、得時與失時的這種天地時空自然變化循環中,會產生天差地別和意想不到的人為和自然變化。只有經歷過太多苦難滄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夠體會到最深刻的天道無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變化,才會體會到在人困、人為和天地自然變化循環中,命運的巨烈沉浮與很多人生無奈的結局。

呂蒙正尋求的是他的聽天地循環變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的人困人為的人生智慧。開篇就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以及最後「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並且要「聽由天地循環,週而復始焉」,呂蒙正在作品中透出這樣一種思想:在特定的、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環週而復始的變化中,人要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的人困人為努力的思想。天尚有不測之風雲,人尚有旦夕之禍福,呂蒙正提示人們要重視自然界的星移物換,隨著時間變遷,人與事都會帶來巨大落差並對人產生很大的影響。天地循環週而復始,所以人必須坦然面對坦途與坎坷。

呂蒙正用相當大的篇幅,列舉了自古以來歷史上諸多名人各種命運起伏的得時與失時、成功與磨難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舉這麼多數量,是因為要說明很多人想勝天,實際是多數人勝不了天。很多人活在這世上,不會接受現實和應對變化。「馬有千里之蹄,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有的人雖然「滿腹經綸」,但「白髮不第」就是到老也當不上官,有的人雖然「才疏學淺」但卻「少年登科」,就是年紀輕輕就當官了,這就叫「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命好」。《破窯賦》正是提示人們天道無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間的常態,提示人們要接受現實和應對天地時空的變化。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