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狡猾得福報!明仁宗是怎樣被立爲太子的?(圖)
明仁宗朱高熾。(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成祖的長子。朱元璋駕崩時,建文帝聽從齊泰建議,不許諸王回京奔喪。建文元年,五名藩王被定罪消藩,其中一名藩王自殺。當時,燕王(即:後來的明成祖)的三個兒子在京城(南京),燕王憂慮,於是稱病請求讓兒子回北平侍疾,齊泰欲抓捕燕王的三個兒子,但燕王妃的兄弟徐增壽透信給三人,朱高熾和兩個弟弟逃走了。
靖難之役時,擁有五十萬大軍的李景隆,趁燕王去大寧收編寧王兵時,包圍了北平,在九個城門駐軍。北平城裡只有燕王妃、燕王長子朱高熾、和一萬士兵。朱高熾遵從父親「嚴加守備,敵至,要謹慎,不要出城應戰」的命令,與母親一起,堅守北平,使燕王妻、兒得以保全。
他的倆個弟弟生性狡猾,會討好父親。宦官黃儼等與他弟弟結黨,詆毀他。方孝孺趁機行反間計,為建文帝獻計說:「燕世子孝謹仁厚,深得國人之心,燕王最喜愛他,而其弟高燧狡猾,素來妒忌世子受的寵愛,屢次對他父親進讒言誣陷世子,他父親都不信。現在只要用計離間燕王的世子,燕王既疑世子,則必歸北平。」方孝孺就起草了書信,派錦衣衛送書信給朱高熾,許諾以王位。但朱高熾不開啟書信,就把信連同信使,送到燕王軍中。
當時的宦官黃儼為人奸詐陰險,向來被朱高熾反感,而朱高熾的弟弟與黃儼結黨。等錦衣衛拿著書信到達時,宦官黃儼已經先派人對燕王報告說:「世子已與朝廷(指建文帝)通信密謀。」朱高熾的弟弟也說黃儼沒說錯,燕王不信。當時,朱高熾留守北平、燕王在外領軍,溝通解釋多有不便。戰爭異常激烈,連燕王都多次險些戰死。如果燕王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就只有死路一條。朱高熾如果背叛,等於把燕軍將士至於死地,燕王如果不處置,難以向燕軍將士交代。朱高熾收到這種書信,是非常被燕軍將士忌諱的。
黃儼等人剛說完讒言,朱高熾派人押送書信的錦衣衛信使就到了。燕王開啟書信,看後,嘆道:「(使反間計的人)差點害了我的兒子。太陰險奸詐了。我至親父子都被他離間,何況(皇帝和我)君臣呢?」嫌疑盡釋。朱高熾才得倖免,使燕王父子沒能被離間。這歸功於朱高熾秉性誠實的品格。假使換一個狡猾性格的人處在他的境地,一定會狡猾的為自己盤算,開啟書信,就有嘴說不清了,難逃被離間的下場。可見,人不能狡猾。
朱高熾被立為太子的緣故,是因為他不像他弟弟那樣狡猾。當時,皇后規勸皇帝不要立朱高熾的兩個弟弟為太子,因為朱高熾的兩個弟弟狡猾、驕橫,品德、性格不好,而朱高熾品德好。皇帝聽從了皇后的規勸,立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熾後來能當上皇帝,都是因為他不狡猾的品格啊。
朱高熾被立為太子後,他父親數次出征,留朱高熾監國,他默默無聞的處理政務、及時賑災,使父親沒有後顧之憂。他的倆個弟弟,伺機用讒言構陷他。有人問他:「知道有進讒言的人嗎?」他說:「不知,我只知道盡職做兒子的份內事罷了。」宦官黃儼等謀立他的弟弟高燧,事被發覺,伏誅。朱高熾不記前嫌,盡力為弟弟高燧解釋,使弟弟高燧得以免死。
雖然朱高熾因為建文屬臣的建議險些被扣作人質、又險些被建文屬臣的反間計害死,但他不怨恨。朱高熾繼位後,下令赦免了建文諸臣家屬、外親全家。他下詔說:「用刑是用來禁暴止邪,引導民向善,而不是為了誅殺。」「自今起定罪都要依照法律。」「各司不得鞭打囚犯的背、以及施加宮刑。有自宮的以不孝論。非謀反。不要連坐親屬。」「其餘誹謗禁,有告者一切勿治。」即是禁止誹謗、遇到誹謗者告發、對被誹謗的人一概不要治罪的意思。
朱高熾遭遇反間計、和誣陷,數次瀕臨被猜疑的危險邊緣,但他都能靠誠敬、謹慎獲得保全;並能施行仁政,都是因為他本性仁善、純樸啊。
(出自《明史》《明通鑒》《明太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