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 唐太宗謙恭 向孔穎達求教 論語 (數文)
一、唐太宗降禮納仇
唐太宗七、八歲時,就胸懷大志。隋朝大業末年,左親衛(官職)竇軌的弟弟竇琮,犯法逃亡到太原。由於過去竇琮與唐太宗有仇,總在擔心被告發。
當時,唐太宗正為反隋,蒐羅天下英傑,於是降低身份,邀請竇琮到自己家中,出入臥室。竇琮心中漸漸踏實,感激敬信。
(《冊府元龜》)
二、信任如長城
宋孝宗說:「朕對魏公的信任,如對長城。不容挑撥動搖。」
(《通鑒》)
三、不許稱聖
漢光武帝,在建武七年,下命令:凡是上書的人,不得稱呼皇帝為聖上。
(《後漢書》)
四、謙虛可以免禍
晉元帝曾經告誡子弟說:「強盛和滿盈,是治家所深忌的。氣候尚有四季的推移、變化,我們有什麼德行,可以不衰敗呢?只有謙虛,再
謙虛,也許能夠免禍。」
(《冊府元龜》)
五、唐高祖與大臣同榻而坐
唐高祖,剛登上皇位時,對下屬直稱自己的名字,和大臣同坐在一張床上。
劉文靜勸告唐高祖說:「過去晉元帝曾和朝臣同坐,王導奏道:『太陽和萬物,如果一般高下,萬物如何沐浴太陽的光澤?』現在您作為至高無上的君主,和朝臣平起平坐,群臣怎能自安?」
唐高祖說:「從前漢光武帝,與舊友嚴子陵,同臥一床,甚至嚴子陵把腳壓在漢光武腹上。你們大家都是老將、名臣和過去的親友,現在我雖順應天命,坐了天下,怎麼能忘本呢?」
(《冊府元龜》)
六、唐太宗謙恭,向孔穎達求教《論語》
唐太宗問孔穎達《論語》中「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說的是什麼意思?
孔穎達一一做瞭解答,並且說:「帝王內心聰明,應該外表深沉虛靜。如果位居極尊,而炫耀聰明,以才凌人,文過飾非,而拒絕忠言,就會與臣民隔絕,下情不通了。」
(《唐鑒》)
七、邵伯住草棚,百姓家家溫飽
周朝時期,邵伯,在朝廷裡主持政務,政治興隆昌盛。他的住宅卻十分簡陋。朝廷主管修建的官員,請求替他,在邵地,蓋一棟好房子給他住。邵伯不同意,他說:「如果因他一個人的享受,使千家萬戶受到干擾、不安寧,這不符合上代國君周文王的主張。」
他經常走出朝堂,在田間小路上,接見百姓,聽取他們的意見,並處理各種問題。當時,邵伯露宿野外,在棠梨樹下,搭一個草棚子居住。百姓看見了,非常感動,不論是種地的,還是養蠶的,都互相勉勵,加倍幹活。年年豐收,家家溫飽。
後來,做官的人,驕傲奢侈,不關心百姓疾苦,苛捐雜稅多得數也數不清。百姓窮困,沒有錢及時種地、養蠶,都錯過了時節。人們常常想起邵伯,懷念他。當時有一位詩人,親自來憑弔邵伯遺蹟,看到了邵伯曾經在棠梨樹下住過的地方,思慕之情,油然而生,就由衷地唱出了讚美的歌,歌詞云:
甘棠翠綠,
甘棠蓬勃;
請勿伐我,
邵伯在這裡住過!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