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位僅存的養蠶人,還能製作成相當搶手的蠶絲被,一公斤便要價7,000塊台幣,訂單一樣接到明年。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1月12日訊】台灣有位僅存的養蠶達人,就位在苗栗,還能製作成相當搶手的蠶絲被,一公斤便要價7,000塊台幣,訂單一樣接到明年。但是能夠碩果僅存,這位養蠶人可是挺過大陸低價競爭,用純手工的紮實堅持,將養蠶文化留在台灣。
據《TVBS》報導,一片片雪白蠶絲都是才剛成形的原料,就得趁著好天氣趕快曬乾,而在曝曬前,可還是有一連串繁瑣工序。
站在大鍋爐前面雙手忙個不停,今年已70多歲的涂泉明,可說是台灣唯一的養蠶人。
涂泉明:「他主要是膠要脫掉啦。」一捆捆用布包住的蠶絲,都得用熱水煮一個半小時,去除蠶寶寶吐絲時黏附於絲上的天然膠質,摸來才會絲滑柔順。
這間生態農場位在苗栗,其實是蠶絲業的一條龍產線,就連蠶寶寶吃的食物桑葉,也是自己種。
涂泉明:「比方說這一根(桑葉)來講喔,蠶寶寶一齡蠶剛出生的,那我們這邊嫩芯不採,我們要採這兩片。」
就連桑葉也都是學問,老闆說桑葉為蠶寶寶健康關鍵,交給別人提供真的不放心,可見養蠶業的勞力密集。過去清末劉銘傳赴台時,廣設蠶業生產區和改良場,到了1980年代蠶絲產業達到高峰,政府也在1978年輔導農民投入,但一切卻突然變調。
涂泉明:「1992年政府就廢耕,政策就改變了為什麼會改變,就是跟我們買蠶繭的國家,就日本他就轉到別的國家去買,因為我們的比較貴。」
涂老闆說他想保留台灣的養蠶文化,所以堅持撐下來,但卻擋不住產業急速萎縮。1992年蠶種數量年生產了92,500盒,外銷了8,875盒;1997年只剩1,128盒,而外銷掛零。這些蠶絲要賣給誰?因此蠶絲被成了一個能商品化的契機。
記者:「現在帶大家來到的是吐絲室,你可以看到蠶寶寶們,非常努力地在吐絲但是因為現在,不是主要的產季所以數量比較少一點,如果你需要做一公斤蠶絲被的話,就需要五千隻蠶寶寶。」
養足24到25天的蠶寶寶,會開始在平面的木框上吐絲,慢慢鋪上白色絲線,直到身體靜止不動或者四腳朝天變成蛹,產季時的最高養殖量多達20萬隻,一個月大概能產出40公斤的蠶絲。
這些天然蠶絲依據客人要求拉成被,以冬被來說大約是從3公斤起跳,目前1公斤7,000元,所以一床冬被大概賣價21,000。如果是大陸蠶絲,一公斤則落在4,000到5,000元不等。
記者:「觀眾朋友們可以看到,舒涵正在跟大姊們一起拉這個,手工蠶絲被而且你可以看到這個(蠶絲)韌性是非常足夠,所以都不會斷裂為什麼到現在,大家還是要用手工的方式來去拉這個被子,就是因為蠶絲是純天然的東西,所以你必須要順著它的勢,慢慢的去拉所以大家在拉的過程中,都會不停的去更換位置,唯有用手工的方式才有辦法,讓這個被子達到均勻。」
蠶絲很有彈性但得順勢而為,現在做的被是一年前就下的訂單。也讓涂老闆隊蠶業發展相當看好,甚至幫助有意願者投入。
涂泉明:「所以我們現在就是想有年輕的,想要從事這個產業的這個,我們就會義務的去協助他們。」
傳統智慧種桑養蠶,在時過境遷後的台灣,有這麼一名養蠶人,堅持用雪白絲線,保留著悠久的文化產業。
責任編輯: 許天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