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藏禍心?北京再推出對台26條(圖)
中國國台辦與國家發改委今天聯名推出對台26條,並標榜「提供與中國民眾同等待遇」。不過,想到大陸和香港民眾如今的「待遇」就令人不寒而慄了。(圖片來源:CNA)
【看中國2019年11月4日訊】中國國台辦與國家發改委今天聯名推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內含26條,其中針對台灣企業、民眾各13條,標榜「提供與中國民眾同等待遇」。不過,想到大陸和香港民眾如今的「待遇」就令人不寒而慄了。
北京推出最新對台「26條措施」,內容廣泛,橫跨允許台企參與5G、民航與金融組織等行業;同時也向台灣運動員和藝文工作者招手,並且推廣居住證待遇等內容。
總統府:干預台灣選舉的政治手段
據《LTN》報導,總統府發言人丁允恭表示,從過去的實證檢驗,其所宣稱的效益有限,並未給台灣人民帶來真正實益,只是擾亂台灣人心、分化台灣社會、干預台灣民主選舉進行的政治手段。
丁允恭說,細究其措施內容,可以發現其所謂惠台的矛盾不實。比如一手號稱提供外館協助,卻一手打壓我國外交發展;又或是一邊宣稱歡迎運動員赴陸參賽,另一邊卻在更重要的國際賽事上打壓台灣。稱此為惠台,益顯其虛假和諷刺。
總統府正告北京政府,應停止對台灣的打壓、放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政治前提,如此方為兩岸發展正道,促進和平穩定,也對兩岸人民有真實助益。
陸委會:凸顯31條成果不彰 夾帶「一國兩制」
陸委會4日上午初步回應指出,「26條措施」是在去年「對台31項措施」基礎上延伸擴大、變換花樣、包裝宣傳,但相關內容不改「名為惠台、實則利中」本質,更夾帶進行「一國兩制」的政治操作。
陸委會說,這是中共繼「習五條」、北京當局對台政軍施壓、威嚇迫我方接受一國兩制的「兩面手法」,其「拉打兩手」人盡皆知,也難以拉近兩岸距離。
陸委會表示,北京方面在一年多後再度推出所謂「26條措施」,只是掩飾去年「31項措施」執行不彰的事實,也反映大陸經濟下行壓力及各部門間協調限制,實施的成效言過其實,完全禁不起檢驗;更反映此段期間以來台灣人民拒絕「一國兩制」、不認同北京統戰分化的結果。
陸委會還說,北京企圖透過融台促統政策措施、拉攏台灣,其意圖分化台灣內部,更證明企圖影響台灣選舉。
陸委會並說明,去年以來政府持續追蹤評估「31項措施」,及推動「壯大台灣」相關策略、優化台灣整體環境,並且關注後續北京作為對台影響,提醒國人兩岸制度差異,以及赴陸應注意可能風險。
對於北京推出相關同等待遇,陸委會強調,政府的相關單位仍將嚴肅看待,並且進一步評估及妥慎應處;呼籲北京具體落實對台商等台灣民眾的投資跟生活
國安人士:「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計畫
熟悉國安事務人士表示,整體來說,這26條就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行動計畫。反映在台商與外資加速外流的憂慮:在外資陸續出走,大陸台商大量回流台灣或者轉向新南向佈局,確實對大陸經濟造成壓力,特別在科技等領域上。所以北京對這些現象感到焦慮,並急於希望延緩這樣的腳步以減輕衝擊。
此外,相關人士也強調,北京所謂的「國民待遇」,香港就是前車之鑑。把台灣人當成大陸公民一樣的「照顧」,當年他們也是這樣跟香港人說,「馬照跑、舞照跳」,但是現在只剩下香港人被打得滿街跑,卻等不到「五十年不變」,也沒有行政長官普選,連自己的未來都不知在哪裡。一言以敝之,「中國當年也是這樣跟香港人講的!」
國安人士認為,這些措施另顯示北京為持續與國際秩序對抗,把打壓台灣舉措當成了合理化,自我說服成「惠台措施」。
國安人士強調,面對經濟下行、國際信用流失及香港問題的壓力,北京此刻要做的,不是繼續推行「一國兩制台灣方案」,這是走不通的。相反的,此刻的北京應該回到國際秩序的常軌。與其要把台灣人「國民待遇」,不如對自己國民更好,讓大陸人民享有更多自由民主,享有人權跟信仰自由,才是贏得尊敬與信任的不二法門。
有位網友表示,「騙中國人騙習慣了,以為台灣人也這麼好騙??中國共產黨拿掉槍桿子以後,也只剩下天真了」。
經濟部:考量對美25%關稅 這些用處不大
經濟部分析表示,其實整體並無太大的新商機,因為通訊、航空貨運、金融業等過去都已有開放。目前看似新開放的部分比如機場建設、主題公園、5G佈建等,因屬大陸的內需及特許事業,相當多都已被壟斷,並由國企瓜分市場,就算開放台廠也很難打進。
此外,面對巨型競爭者,台廠也很難有營利機會,例如過去參與大陸航空貨運、金融業的業者,有不少投資已是難以獲利,認賠收場或苦撐。
至於台廠出口信保及擔保融資,經濟部也表示台灣目前早已有提供業者這些服務,對中小企業更是有各項輔導措施;而大陸利率相當高,資金流動也相對不易,對大多數業者而言,理性考量應該仍是自其它地方取得融資。
經濟部強調,其實相當多台廠要面臨的為貿易紛爭下分散不確定性,很難再回頭集中對大陸投資。尤其北京對民企的態度讓外界認為對財產保護不足,「視同陸企」待遇是否還是一種優惠,恐怕很難說。
對於出口導向的企業,考量到輸美25%高額關稅,和其它國家對資訊安全等要求提升,紛紛反應這些措施「都沒有太大幫助」,不會改變逐漸分散的佈局。
官員:是華為隊在呼救
關於26條措施中,開放台企可參與中國5G技術研發,一名曾參與過ECFA相關會議、以及兩岸工業交流會議的官員私下分析,其實整體影響不大。
他表示,「有點像是華為隊在呼救」,因為目前無論是政治或非政治因素,國際上的確對華為的疑慮偏高,它及中廠系統被孤立的可能性有點大,所以需要一些盟友。
他還說,台廠有不少廠的確供應華為,但是「供應手機零組件與進入局端是兩回事,與參與標準也是兩回事」,台廠固然想供貨,但是不一定希望被認為是華為陣營。